Page 74 - 2022年第53卷第11期
P. 74

2.2 数据材料
              2.2.1 研究区概况 海河平原区包括海河水系、滦河水系、徒骇马颊河水系三大水系,具体可分为 8
              个三级区( ① 滦 河及 冀东 沿海诸 河;② 北 四河 下游平原;③ 大 清 河 淀 西 平 原;④ 大 清 河 淀 东 平 原;
              ⑤子牙河平原;⑥漳卫河平原;⑦黑龙港及运东平原;⑧徒骇马颊河平原,见图 3)。研究区属于温带
              东亚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535mm。该地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由冲洪积、河湖积、海积等多
              种类型松散沉积物交错叠置的第四系含水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4个含水组(含水组Ⅰ至Ⅳ),一般将
              山前平原第Ⅰ和第Ⅱ含水组、中部和滨海平原的第Ⅰ含水组称为浅层含水层系统,将其余含水组称为
              深层含水层系统        [18] 。研究区北部和西部山前平原区含水层沉积颗粒较粗,容易接受大气降水与山区侧
              向径流补给,含水组富水性较好,地下水利用以浅层地下水开采为主;中部平原区及东部沿海地区浅
              层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咸水顶界埋深较大,主要以深层地下水开采为主。



















































                                                     图 3 研究区地理位置

              2.2.2 主要数据源 本研究将评价有地下水开采记录以来的累计浅层和深层超采量,研究所需数据及
              其来源如表 1所示。
                  ( 1)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自 1960年以后逐渐增多,本研究将 1959年浅层地下水位作为改
              进水位动态法浅层地下水超采量计算的基准水位。
                  (2)深层地下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较浅层地下水晚,本研究以 1970年作为深层超采量计算起始时
              间,1970年以前深层地下水开采忽略不计。


                     4
                —  1 3 0 —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