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2022年第53卷第11期
P. 79
3
采,使承压水位恢复到初始水位,约 198.1亿m 的深层地下水储量(占总超采量 26.3%)可以恢复,剩
3
余 558.0亿m 的超采量不仅是地下水储存资源量的永久性损失,也是地下水储存空间的永久性减少,
深刻影响京津冀地区长远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科学管控不可恢复超采量能够防止地下水供水保障能
力遭到持续破坏。
3
3.3 累计可恢复超采量 截至 2019年,海河平原区累计可恢复超采量为 1066.6亿m ,平均超采强度
3
2
为 0.89m ?m ,累计可恢复超采强度空间分布及各三级区累计可恢复超采情况如图 11所示。其可恢复
超采量主要由浅层地下水超采量构成,分布与浅层超采量较为相似,尤其是浅层超采严重的山前平原
一带,但不同的是东西部平原区累计可恢复超采量差距较小、空间分布更均衡。总体来看,子牙河和
3
3
大清河淀西平原累计可恢复超采量和超采强度均最大,超采量分别为 337.2亿m 、206.8亿m ;大清
3
河淀东平原虽然浅层累计超采量较小,但其累计可恢复超采量为 115.6亿m ,仅次于大清河淀西平原;
3
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可恢复超采量和超采强度均最大,超采量仅为 28.3亿m 。
综合浅层、深层、可恢复超采量评价结果,截至 2019年,海河平原区累计超采量构成如图 12所
3
3
示,深、浅层累计超采量总计 1624.6亿m ,其中浅层累计超采量为 868.5亿m (占比 53.5%),深层累
图 11 1959—2019年海河平原区可恢复超采量
[22]
注:越流补给量与侧向径流量所占比例参考文献[18,20]确定;弹性压密释水量依据本研究建立的一维非线性压密释水模型 模拟
图 12 海河平原区累计总超采量构成
— 1 4 5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