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2022年第53卷第11期
P. 76
水位变化进行匀速处理。模型采用循环迭代法计算,输入初始参数计算后得到新的参数,作为下一次
运算的初始参数,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运算结束。模型借助 Python软件编程运算。
3 结果分析
3.1 浅层地下水超采量 依据研究整理的 1980、1985、1990、1995、1998—2019年浅层地下水开采
量数据,绘制浅层地下水开采量变化图(见图 5(a)),缺失年份参考降雨量及相邻年份开采量数据进
3
行插值。1980—2019年,海河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累计开采量为 5215亿m ,开采量整体呈现先增加后
3
3
减少趋势,2019年开采量为 132.9亿m ,较年开采量最多的年份(2001年)减少了 35.9亿m 。将单位
面积开采量大小定义为开采强度,1980—2019年海河平原区各三级区累计开采量和开采强度分布如
图 5(b)所示(图中:①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②北四河下游平原,③大清河淀西平原,④大清河淀东
平原,⑤子牙河平原,⑥漳卫河平原,⑦黑龙港及运东平原,⑧徒骇马颊河平原,下同),大清河淀
2
3
西平原累计开采量和累计开采强度均最大,累计开采强度为8.5m ?m ;漳卫河平原虽然累计开采量较
3
2
小,但开采强度仅低于大清河淀西平原,为 6.6m ?m 。
图 5 1980—2019年海河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量
1959—2019年的浅层地下水位变差图如图 6(a)所示,山前平原洪冲积扇缘一带浅层地下水位下
降最为严重,形成 “高蠡清- 肃宁” “宁柏隆漏斗” “雄县霸州” 等一连串浅层漏斗,地下水位降幅从
山前平原向东部滨海平原逐渐减小,整个平原区地下水位平均下降约 11.5m。
图 6 研究区 1959—2019年浅层地下水水位差及累计超采强度
4
— 1 3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