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2023年第54卷第3期
P. 34
(h?k + y?k) + T,T<0 (40)
T = T- φ sa
s s s i u s
由于冰盖强度和弹性模量是冰温的函数 [14] ,上式可供冬季冰盖强度和弹性模量计算参考。
当式(37)计算的 T≥0℃成立时,雪面融化,令 T= T ,从式(20)可得雪面净热通量
s s m
= - h(T - T) (41)
φ sa φ sa0 sa m a
分别表示冰面温度和冰面净热
需要说明的是,当冰面上没有雪盖时,只需取 h= 0,则 T和 φ sa
s s
通量。
6 雪面温度 T<0℃时冰厚的数值模拟
s
当雪面温度 T<0,将式(24)(39)代入式(16)得冰厚随时间变化的常微分方程
s
L) (42)
w
i
a
m
wi
sa
sa
dh?dt = [(T - T- φ sa0 ?h - T)?(h?k + h?k + 1? h ) - h(T- T ) + φ st ]?( ρ i i
m
s
i
u
i
s
式中:右边第一项代表大气热传导产生的冰盖热力增厚速率;右边第二项代表水体热传导产生的冰盖
热力增厚或消融的速率,当水温 T>0℃时,冰厚减小,反之,当水温 T≤0℃时,冰厚增加;第三
w
w
项代表太阳辐射透射产生的冰盖热力增厚速率。冰盖热力增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式(42)右边大于 0。
显然,雪面温度 T<0℃是冰盖发生热力增厚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当 T≥0℃时,雪盖和冰盖
s s
会发生热力消融现象,式( 42)关系不成立。
[3]
= 0 和 T = 0℃时,式(42)简化为 Ashton 和 Shen等 [4] 提出的冰盖热力增厚方程
u
当令 φ sa0
L) (43)
s
s
i
m
a
w
dh?dt = [(T - T)?(h?k + h?k + 1? h ) - h (T- T )]?( ρ i i
i
m
wi
i
sa
[1]
= 0 、T = 0℃和 1?h = 0 时,式(42)简化为 Stefan 提出的冰盖热力增厚方程
s u sa
当令 h= 0 、φ sa0
L)] (44)
a
i
m
i
dh?dt = (T - T)?[(h?k)( ρ i i
i
综上所述,可得结论:现有冰盖热力增厚方程只是式(42)的特例。
对式(42)两边同乘以(hk?k + h+ k?h ),可得
s i s i i sa
?h - T)dt -
L?k)(hk?k + h+ k?h )dh= (T - T- φ sa0
( ρ i i i s i s i i sa i m a sa u
(45)
)dt
(h?k + h?k + 1?h )(h (T- T ) - φ st
s s i i sa wi w m
在假设热交换系数 h 和雪厚 h在 Δ t时段不变的条件下,式(45)右边只是气温 T或者时间的函
sa s a
数,左边是冰厚的函数,积分可得下述近似递推计算公式
2
h= (hk?k + h + k?h )+ α (S - U - W) - (hk?k + k?h ),T<0℃ (46)
i 槡 s i s i0 i sa s i s i sa s
式中:下标 “0” 表示时刻 t;Δ t = t - t为时间步长,s;
0
0
{ α = 2 k Δ t?( ρ i i m a ?h + T) (47)
sa
u
L),S = (T - T),U = ( φ sa0
i
W= (h?k + h ?k + 1?h )(h(T - T ) - φ st0 ),φ st0 = I exp( - kh )
s s i0 i sa wi w0 m vis0 vi i0
需要说明的是,在冰盖热力增厚期间冰下水温接近于 0℃,受限于温度计测量精度的影响,目前
国内外普遍缺乏冰下水温和河床地温的实测资料,下面研究一个特例。
由于冰封期属于枯水期,流速变化缓慢,对于远离冰盖前缘的河渠段,根据式( 26)可得水体与冰
主要受太阳辐射透射和河床下垫层地温影响,这时,式(47)中
盖的热交换 φ wi
W= (h?k + h ?k + 1? h )h T (48)
i
s
sa
s
i0
wbe be
黑龙江大庆油田实测 [15] 冬天地下恒温层深度出现在 11.5m,温度 T 约为 5℃。由于雪盖和冰盖
be
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因此水下河渠河床下垫层的温度 T 的变化范围在 0~10℃之间是成立的。
be
7 雪盖和冰盖的热力消融
>0,则雪盖发生热力消融现象,形成雪、水和气泡混合物,俗称
一旦雪面温度 T= T = 0℃或 φ sa
s m
雪浆,甚至发生水覆冰现象,即在冰面覆盖一层含大量气泡的水膜。由于冰盖存在贯通性裂缝和冰面
凹凸不平,一部分融水经过裂缝渗漏进河道,其余在冰面形成星罗棋布的小水洼,甚至清沟或者敞露
4
— 2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