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2023年第54卷第4期
P. 31
砌外侧温度
T(lnR?R)?k+ T(lnR?R)?k
T = s 2 1 2 D 1 1 (9)
1
(lnR?R)?k+ (lnR?R)?k
1 1 2 1 2
隧洞衬砌内表面的热通量
dT k T- T s
1
1
=- k =- (10)
φ wb 1
dr RlnR?R
r = R 1
2
为隧洞衬砌内表面净热通量,W?m ;k为衬砌导热系数,W?(m·℃);k为围岩变温层导热
式中:φ wb 1 2
系数,W?(m·℃);
将式( 9)代入式(10)可得
= k(T- T) (11)
φ wb E s D
1 1
k= (12)
E
R(lnR?R)?k+ (lnR?R)?k 2
1
1
2
1
式中:k为隧洞等效导热系数,W?(m·℃)。在计算的过程中,一般可取围岩变温层外径 R = (2~3)
E 2
R [13 - 14] ,或者变温层厚度R- R = (1~2)R。
2
类似地,当衬砌层和围岩变温层可划分为 m层时,隧洞等效导热系数
1 1
k= (13)
E
m - 1
1 1 j + 1 j j + 1
R(lnR?R)?k+ ∑ j = 1 (lnR ?R)?k
由于水体与隧洞衬砌内表面的水温 T≈T s [10] ,所以式(11)可改写为
w
= h (T- T) (14)
φ wb wb w D
2
式中 h 为水体与隧洞的热交换系数,表示水体与隧洞表面热交换能力的系数,这时 h = k,W?(m·℃)。
E
wb
wb
3 有压隧洞水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随着有压隧洞水体与洞壁的热交换,热量通过水流的运动和紊动向下游和整个过水断面传递,在
一维条件下,沿流向的对流- 热扩散方程是
T w
( ρ CAT) + (AV ρ CT) - x ( AEρ C ) =- χ (15)
φ wb
t p w x p w x p x
3
式中:T为水的断面平均温度,℃;t为时间,s;x为距离,m;ρ 为水的密度,kg?m ,常温下 ρ≈
w
2
3
1000kg?m ;C为水的比热,在 0℃时 C = 4217.7J? (kg·℃);A为隧洞过水断面面积,m ;V为水的
p p
断面平均流速,m?s;E为热扩散系数; χ 为湿周,m。式(15)等号左边第一项表示过水断面热量随时
x
间的变化;第二项表示过水断面热量随水体运动的变化,又称为热量的对流传递;第三项表示过水断
面热量随水体热扩散的变化。式( 15)等号右边为水体与隧洞的热交换量。
在冰水力学分析中,水体热扩散项可忽略不计 [7] ,这时式(15)可改写为
dT bT+ c
w w
= (16)
dt ρ C A
P
dx?dt = V (17)
d dx
式中: = + = + V ;b =- 2 π Rh <0;c = 2 π Rh T;x为液体质点随时间 t变化的运动轨迹,
wb
wb D
d t t xdt t x
称为特征线。
当把隧洞分成为 m段,在每一段参数 b、c、A为常数,则对式(16)沿特征线积分得水温的递推计
算公式
T = ( - c + (bT + c)exp(b Δ t?( ρ C A)))?b,i = 1 ,2,…,m (18)
wp,i i i wp,i - 1 i i i P i i
式中:下标 “i” 为洞段编号;T wp,i - 1 为洞段 i进口时刻 t 的水温,℃;T 为洞段 i出口时刻 t的水
i
wp,i
i - 1
温,℃;Δ t = t - t ,s。
i i i - 1
— 4 0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