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2023年第54卷第4期
P. 88

点”,根据 “稳定点” 和 “跃迁点” 间距确定 “一个预测周期”。在 “一个预测周期” 内,采用滑动
              多项式拟合法对融合趋势项进行拟合处理,将预测周期内的离散时间点代入到拟合公式中得到 1个预
              测趋势项时间序列。另外,将计算降雨量和融合趋势项状态变量作为输入因子、融合周期项作为输
              出因子,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其进行训练得到预测模型,将预测周期内的输入因子代入到预测模型
              中得到 1个预测周期项时 间序 列。最 后,将 预测趋势项 和预 测周 期 项 叠 加 得 到 预 测 综 合 变 形 时 间
              序列。
                  (3)滑坡体监测预警。根据当前综合变形时间序列的 “稳定点” 和 “跃迁点” 确定稳定变形区间
              和加速变形区间,采用线性拟合方法得到稳定变形区间和加速变形区间斜率(即变形速率)。将当前综
              合变形时间序列和预测综合变形时间序列合并成一个完整时间序列,识别当前监测时刻在整个时间序
              列中所处的阶段,并比较当前时刻点变形速率与加速变形区间变形速率的大小,综合判断滑坡体当前
              的监测预警等级。
              2.2 “融合- 预测- 预警” 的数学方法
              2.2.1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法的原始位移分解 经验模态分解法(EMD)可以将非平滑时间序列分解为相
              互独立且特征尺度各异的数据序列,每个数据序列被称为固有模态函数( IMF)。IMF须满足两个条件:
              ( a)极值点数量(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数量之和)与零点的数量必须相等或最多相差 1;(b)极大值定义的
              包络线的平均值和极小值定义的包络线的平均值均应等于零。采用 EMD对原始时间序列 S(t)进行分
              解的步骤如下       [7] 。
                  步骤 1:找出 S(t)所有的极值点,采用三次样条函数分别拟合极大值点和极小值点得到上包络线
              S (t)和下包络线 S (t)。
               up               low
                  步骤 2:计算上、下包络线的均值 m(t),计算 S(t)与 m(t)的差值 h(t),即
                                        m(t) =[S (t) + S (t)]?2;h(t) =S(t) - m(t)                       (1)
                                                 up
                                                       low
                  步骤 3:若 h(t)不满足 IMF的两个约束条件,则对 h(t)重复执行步骤 1—2,直至满足为止;若
              h(t)满足 IMF的两个约束条件,则 h(t)作为 S(t)的第一个固有模态函数(IMF)。S(t)与 IMF的差值
                                                                                     1              1
              计为 R(t):
                    1
                                                    R(t) =S(t) - IMF 1                                  (2)
                                                      1
                  步骤 4:将 R(t)作为新的原始时间序列,重复步骤 1—3,可得到剩余的 IMF和最终的剩余分
                              1
              量,即
                                                          n
                                                   S(t) =   IMF+ R(t)                                   (3)
                                                        ∑
                                                               i
                                                                  n
                                                         i =1
              式中:n为 IMF的个数;R(t)为最终剩余分量。
                                      n
                  原始总位移可采用以上方法进行分解,待分
              解完成后,R(t)作为趋势项位移,               ∑  IMF作为周
                          n                         i
              期项位移。阶跃型滑坡位移时间序列分解示意如
              图 2所示,图 2(a)可分解为图 2(b)和图 2(c)。
              2.2.2 基于熵权值法的趋势项融合 假设滑坡体
              位移监测点数量为 n,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得到
                                          Q
                                     Q
                                                   Q
              的趋势 项 位 移 数 据 为 { X ,X ,…,X },其 中
                                     1    2        n
                Q
              X (j = 1 ,2,…,n)是第 j个监测点的趋势项位移
                j
                                     Q
              时间序列。同时,假设 w (j = 1 ,2,…,n)是分
                                     j
              配给第 j个 监 测 点 趋 势 项 位 移 的 权 重 值,因 此,
              所有监测点的趋势项位移经过加权后得到的融合
                                                                           图 2 原始总位移分解示意
              趋势项时间序列 X        Trend 的计算式如下:
                                                             Q
                                                                  Q
                                                    Q
                                                Q
                                                                      Q
                                                                               Q
                                       X Trend = [w ,w ,…,w ][X ,X ,…,X ]        T                      (4)
                                                                      2
                                                                               n
                                                1
                                                             n
                                                                  1
                                                    2
                —  4 6  —
                     4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