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2023年第54卷第4期
P. 90
式中 R 为计算降雨量 Q 与所有周期项位移关联度之和。
m m
第五步:搜索 Q 和 m,即找出 R 中的最大值,其对应的降雨过程计算天数为 “有效计算降雨周
me e m
期” ( m),再根据式(8)计算得到的计算降雨量为 “有效计算降雨量” (Q )。
me
e
第六步:计算第 j个监测点周期项位移的权重值,即根据式(10)—(12)计算得到所有监测点周期
项位移与 Q 的关联度,再根据关联度计算权重值
me
n
e
e
P
w = r r (14)
j j ∑ j
j =1
P
e
式中:w 为第 j个监测点周期项位移的权重值;r为第 j个监测点周期项位移与 Q 的关联度。
j j me
第七步:采用加权法计算融合周期项位移时间序列 X Period ,即
P
P
P
P
P
P
X Period = [w ,w ,…,w ][X ,X ,…,X ] T (15)
2
1
n
1
n
2
2.2.4 基 于 斜 率变 点分 析的 时间 序列 分段 当 前 综 合 变 形 时 间 序 列 (Y )由 X 和 X 相 加 得
cur Trend Period
到,即:
Y = X Trend + X Period (16)
cur
多点阶跃型位移时间序列融合后仍呈现阶跃特征,其示意图如图 3所示。由图 3可知,阶跃型位
移时间序列存在两种类型的拐点:一种是由稳定变形阶段进入加速变形阶段的拐点,我们定义为 “跃
迁点”;另一种是由加速变形阶段进入稳定变形的拐点,我们定义为 “稳定点”。本文提出了斜率变点
分析方法进行 “跃迁点” 和 “稳定点” 的搜索,具体步骤如下:
( 1)以 Y (t)为计算节点,分别对计算节点前 D个数据和计算节点后 D个数据做线性拟合分析,
cur
f
b
并得到其斜率,分别记为 K(t)和 K(t);
D D
f
( 2)改变 D的大小,采用步骤(1)的方法得到同一个计算节点不同 D值下对应的一系列 K (t)和
D
b
K(t),并计算其加权平均数,即
D
b
f
f
b
K(t) = ∑ ω D K(t);K(t) = ∑ ω D K(t)
D
D
(17)
D
2
= D 2 ∑ i
ω D
i =2
f
b
(3)将计算节点对应的 K(t)与 K(t)相除,得到该
计算节点的速率比,记为 ζ (t),即
b
f
ζ (t) =K(t)?K(t) (18)
( 4)对时间序列 ζ (t)搜索局部极值点,极大值点为
跃迁点,极小值点为稳定点。 图 3 综合变形时间序列分段特征
2.2.5 基于滑动多项式拟合的趋势项预测 本文提出滑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对趋势项进行预测,其基
本步骤如下。
步骤 1:滑动窗口长度设为固定值 N,即每次采用 N个融合趋势项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建立预
Q
Q
测函数。假定第 m次利用(t ,t ,…,t )时刻点对应的融合趋势项(X (t ),X (t ),…,
m + 1 m + 2 m + N m + 1 m + 2
Q
X(t ))进行拟合,即
m + N
H
m i
m
f(t) = ∑ κ i t,H<N (19)
i =0
m m m
式中:f(t)为第 m次滑动拟合得到的预测函数;κ i 为预测函数 f(t)的多项式系数;H为多项式拟合
的最高次数。
m
步骤 2:根据 f(t)预测下一个时刻点 t 的融合趋势项,即
N + m + 1
H
m i
m
Q
N + m + 1 ∑
t
X(t ) =f(t ) = κ i N + m + 1 (20)
N + m + 1
i =0
Q
Q
Q
步骤 3:将(t ,t ,…,t )时刻点对应的融合趋势项(X(t ),X(t ),…,X(t ))
m + 3
m + N + 1
m + N + 1
m + 3
m + 2
m + 2
m + 1
进行拟合,得到第 m + 1 次滑动拟合得到的预测函数 f (t);
6
— 4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