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2023年第54卷第9期
P. 73

知,当混合溶液中荧光素钠占比较大时,混合液中荧光素钠溶质分布与单纯荧光素钠溶液分布相近,
              由此推断,混合液中占比较大的溶质往往主导变密度对流与溶质运移过程。另外,荧光素钠的水动力
              扩散系数较小,使得溶液横向弥散程度较小,密度梯度较大,由此加剧变密度对流,该物理过程可用
              于解释图 4(e)和图 4(f)中荧光素钠下渗位置更靠近入口的实验现象。图 4(c)中荧光素钠的运移可能
              由占比较大的氯化钠溶液主导,而图 4(d)中的运移则由两种溶质共同决定。
























                                               图 4 不同混合比下荧光素钠溶质分布
              3.2 出口浓度分布 图 5所示为出口处测得的两种标准化溶质浓度(C)。标准化浓度为出口处溶质
                                                                               n
              浓度与入口处对应溶质浓度的商值。



















                                             图 5 出口荧光素钠与氯化钠标准化浓度分布
                  由图 5(a)可见,在常密度流体中,混合溶液体积比对两种溶质的分布几乎没有影响。两种溶质的
              弥散程度完全取决于溶质的水动力扩散系数。由于荧光素钠的水动力扩散系数较小,其横向弥散程度
              较弱,反之亦然。
                  图 5(b)展示了变密度流体中的出口浓度分布。变密度对流作用下,溶质与周围水体之间的接触
              面积增大(见图 4),导致弥散程度加强,峰值浓度降低。常密度流体中,溶质的标准化峰值浓度为
              0.4~0.6;而变密度流体中,溶质的峰值浓度为 0.2~0.4。在变密度对流实验中,当体积比为 4∶1或
              1∶4时,两种溶质的浓度分布保持一致,且与占比大的溶质作为纯溶液时运移情况相同。该现象区别于
              常密度流体中两物质的各异性运移。变密度流体中,占比大的溶质主导对流与运移过程,使得占比小的
              溶质跟随其进行运移,该量化分析结果与溶质分布观测结果一致。当 R = 1∶1 时,荧光素钠与氯化钠的
                                                                              v
              浓度分布介于两种纯溶液浓度分布之间,同样证明了变密度流体中混合物两种溶质的相互作用。
              3.3 溶质稀释 为了研究不同密度效应下溶质的稀释情况,采用通量相关的稀释指数进行量化。通量
                                       - 1
                                    3
              相关的稀释指数( E ,m·s )表示,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截面上,运移有溶质的有效体积流量,其计算
                               Q
              公式为:
                                                                                                   0
                                                                                              —   1 8 3 —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