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2023年第54卷第11期
P. 6

粗糙、单薄,不同学科、不同行业的学者认识差异和分歧较大,概念、方法常出现误用错用问题,严
              重限制了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学科的理论发展和灾害风险防御实践的推进                                  [2,12] 。
                  为此,本文围绕区域旱灾风险评估中存在的概念不清晰、方法适用条件有约束、风险定量计算与
              物理解析相分离等重要问题,从评价对象符合灾害风险评价目标的关系程度角度,立足灾害风险复杂
              系统结构     [13] 的物理解析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计算思维研究方法论                       [14 - 15] ,着重探讨、辨析旱灾风险系
              统、评价指标、旱灾风险评估等基本概念,以及指标权重确定、单指标评价函数构建等基本方法的若
              干问题,以进一步推动旱灾风险防御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

              2 旱灾风险评估若干概念问题


              2.1 干旱灾害与旱灾风险 由于干旱现象远比洪水复杂,干旱、旱灾的概念界定目前尚未统一。一些
              学者认为干旱是指研究区域由于降水长时期少于正常状态而引起地表、土壤或地下水量发生亏缺的自
              然现象   [16 - 17] ,通常选取降水、地表径流、土壤含水率或地下水位等单方面的指标作为干旱指标进行分
              析、判别干旱事件。而干旱实际上是研究区域降水、径流、土壤水、地下水构成的整个水循环过程中
              区域天然水资源总量持续低于其长期平均值的自然现象,反映研究区域天然水资源总量的亏缺,而不
              是降水等单个水循环要素指标的亏缺                  [2] ,因为对农作物等承灾体而言研究区域各天然水资源量都是可
              利用的水资源量。例如,周玉良等                 [18] 、张宇亮等   [19] 以研究区域天然水资源总量反映干旱概念、作为
              干旱指标进行区域干旱事件的重现期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天然水资源总量亏缺的干旱定义更符合研究
              区域实际干旱情况,更全面地反映干旱发生发展过程。换言之,在旱灾风险评估研究中,干旱指标的
              构建不能割裂与研究区域主要承灾体实际水分亏缺过程之间的联系。例如地处我国黄淮海平原南部的
              安徽省淮北平原,其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埋深在 3m以内,适合小麦根系自由取水,在逢较旱情形才
              需结合灌溉补水,显然需要考虑淮北平原区的降水、河川径流、土壤水和地下水等指标来综合判断其
              干旱发生、发展过程才是合理的。
                  旱灾是干旱致灾因子与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组成的承灾体相作用、产生不利影响并发生
              损失的自然社会复合现象。干旱强度、干旱历时、干旱面积等干旱事件的特征变量主要受自然因素影
              响而通常表现出显著随机性,可作为随机变量进行概率统计分析,而反映干旱事件对社会经济和生态
              环境等承灾体不利影响的旱灾损失除受干旱致灾因子强度的影响外,还受研究区域孕灾环境、承灾体
              类型、防灾减灾措施的综合影响               [20] ,因此一段时期内统计得到的历年旱灾损失资料系列一般不宜作为
              同一个随机变量样本          [9] 。实际上,区域不同时期的防灾减灾能力往往变化很大                          [21] ,历年农业旱灾损
              失系列不易满足随机样本统计分析中的一致性条件、很难作为同一个随机变量样本进行分析。
                  旱灾风险指在区域孕灾环境孕险性和防灾减灾能力作用下干旱致灾因子未来发生可能性 p与相应的
              承灾体因旱致损(旱灾损失) c之间的关系 R(p,c),也称旱灾损失风险关系                              [2,7,10] 。R(p,c)是二维变量
              间的关系,其中变量 p与不利事件致灾因子有关,变量 c与事件影响对象承灾体有关                                       [2] 。这二维变量
              如果都是连续型实数变量,则 R(p,c)可表征为关系曲线,如果都是离散型变量,则 R(p,c)可表征
              为风险矩阵关系        [2] 。旱灾损失是实际发生的损失,一般可观测,而旱灾风险是承灾体因致灾因子未来
              可能发生变化而产生不同损失的情景                  [4] ,旱灾风险具有虚实存在对立不确定性                  [5 - 6] ,不能预先观测,
              一旦这种损失情景实际发生了,旱灾风险就转化成了确定性的旱灾损失。所以,旱灾风险的复杂性不
              仅源于二维变量间的关系,还源于旱灾风险反映旱灾未来损失存在的虚实存在对立不确定性                                             [5 - 6] ,风
              险实在论、风险建构论这两类研究途径并存                     [6] 就是这类虚实存在对立不确定性的现实反映。
              2.2 旱灾系统与旱灾风险系统 旱灾系统的概念经历了两要素、三要素、四要素、五要素灾害系统概
              念建构的发展过程         [2] 。在旱灾风险评估研究中,反映灾害系统结构特征的旱灾系统显然不能割裂与反
              映灾害系统功能特征          [22] 的旱灾风险之间的联系,而旱灾损失(灾情)正是联系旱灾系统与旱灾风险系
              统的中间要素,旱灾 系统 中如 果缺少 旱灾 损失这 一 要 素,旱 灾 风 险 评 估 则 会 失 去 研 究 的 重 点 甚 至
              意义  [23] 。

                     6
                —  1 2 8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