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2023年第54卷第11期
P. 7
旱灾风险系统的概念也经历了认识深化的过程,由最初的两要素逐步发展为三要素、四要素和目
前最新的六要素灾害风险系统结构。在旱灾风险评估研究中,凡是研究区域旱灾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都是旱灾风险系统的组成要素,其中:防灾减灾能力 B反映旱灾剩余风险 [24] 的大小,孕灾环境孕险
性 A(B)反映旱灾风险的多年平均水平,两者都是旱灾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干旱危险性 D(P,H,
A,B)反映致灾因子强度 H发生的可能性 P,承灾体灾损 C敏感性 S(H,C,A,B)反映承灾体因灾致
损的本底脆弱性关系,承灾体暴露性 E(A,B)反映致灾因子与承灾体组成的集对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
的同步性、反映致灾因子对承灾体的冲击作用程度,在防灾减灾能力、孕灾环境孕险作用下灾损敏感
性与暴露性相结合构成承灾体脆弱性 V(H,C,A,B)。旱灾脆弱性既反映干旱胁迫对承灾体的致损
程度,也反映承灾体对干旱打击的韧性,在区域孕灾环境孕险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确定条件下危险性与
[2]
脆弱性的关系合成作用形成区域旱灾实际损失风险 R(P,C,A,B) ,参见文献[2]及图 1。六要素
灾害风险系统是旱灾系统面向信息转化功能的一个子系统,其反映旱灾风险形成过程的物理概念清
晰、结构完整,故也称为旱灾实际风险系统 [2] ,并反映旱灾系统要素间灾害风险信息的传导关系,显
然也可把灾害风险系统称为灾害系统的功能体系 [22] 。旱灾系统中的旱灾损失是特定强度的干旱致灾因
子导致承灾体的确定性损失,而旱灾风险系统中的旱灾损失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同强度干旱致灾因子
导致承灾体的可能损失,所以旱灾风险系统中的旱灾损失主要随干旱致灾因子强度的不确定性而表现
出不确定性,是与干旱致灾因子强度不确定性有关的一系列未来损失情景 [4] ,是将来可能发生而事先
不能观测和判断确实存在的损失。
图 1 旱灾实际风险信息传导关系示意图 [2]
2.3 因旱致灾机理与旱灾风险传导机理 因旱致灾机理就是在研究区域特定的孕灾环境和防灾减灾措
施作用下干旱程度与因旱损失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就是旱灾实际脆弱性关系 [2] ,可通过承灾体受旱试
验结合作物生长模型来揭示 [25] 。而旱灾风险传导机理是反映干旱致灾因子一系列不确定性发生情景
(危险性)经脆弱性关系转换为承灾体一系列不确定性损失情景的风险信息传导过程 [26 - 27] ,见图 1,这
与灾害风险分析评估原理一致 [26] 。换言之,旱灾实际脆弱性关系既是旱灾系统中因旱致灾机理,也是
旱灾风险系统中风险传导机理。前者反映致灾因子强度(水分亏缺)和承灾体损失这两实数变量之间一
对一的确定性关系,后者反映从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关系(水分亏缺的概率分布曲线 D(P,H,A,
B))到旱灾损失风险关系(旱灾实际损失风险曲线 R(P,C,A,B))之间多对多的不确定性关系作用,
可见前者反映脆弱性关系的结构形式,后者反映脆弱性关系和作用功能。这两类关系作用都通过旱灾
实际脆弱性关系 V(H,C,A,B)来实现,旱灾实际脆弱性关系既反映旱灾损失物理成因关系,也反
映旱灾风险信息链式传导的动力学特性 [27] 。可见,灾害风险系统要素间的关系作用,就像物体间作用
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一样,旱灾实际脆弱性关系就是将危险性转化为损失风险的力,是形成旱灾实际
损失风险的必经环节,也是旱灾实际风险信息链式传导关系的核心环节 [2] 。
2.4 旱灾风险评估与旱灾风险评价 旱灾风险评估是以一定的评价标准、评价目标来推算研究区域旱
灾风险严重程度、评判灾害风险系统状态的过程,主要由危险性、脆弱性、损失风险三类评估组成,
包括旱灾风险定性评估、旱灾风险半定量评估、旱灾风险定量评估。
2
— 1 6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