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2023年第54卷第11期
P. 91

N3改造下,最大峰值管网情况如图 10(b)所示。










































                                               图 10 改造前后管网最大峰值比较情况

                                                表 3 改造前后管网充满度对比
                                最大峰值时充满度<1的管网占比?%                         退水 3h后充满度<1的管网占比?%
               重现期?a
                           R1         N1         N2        N3         R1         N1         N2        N3
                 P = 1    21.19      34.89      46.06     50.73      40.19      76.66      78.24     80.88
                 P = 3    18.70      28.26      27.44     35.15      25.70      44.75      44.81     61.29
                 P = 5    16.08      25.53      26.79     32.10      21.25      27.96      35.55     56.47


                  N1、N2、N3较 R1相比,P = 1 时,最大峰值时刻和退水 3h时刻分别可提高 1.65、2.17、2.39倍和
              1.91、1.95、2.01倍。P = 3 和 P = 5时,N1、N2、N3三种改造较 R1相比呈相同趋势,最大峰值时刻
              分别提高 1.51、1.47、1.88和 1.59、1.67、2.00倍,退水 3h时刻分别提高 1.74、1.74、2.39和 1.32、
              1.67、2.66倍。
              3.3 新城扩建
              3.3.1 地表积涝水量对比 同一降雨重现期条件下,动态规划面积占比对城市内涝具有一定影响。当
              重现期 P<5时,动态规划面积占比变化与未改造前相比差异极小,可忽略不计。而随着降雨重现期的
              增加( 5<P ≤200),动态规划面积占比对城市内涝影响越来越大,P = 200时影响最大(图 11)。
                  通过对比发现(图 12):动态规划前后地表积涝水量均呈现先迅速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峰现
              时间均为 3600s。同一降雨重现期情况下,不同面积占比对内涝积水量有一定影响,均呈现 C1>C2>
              C3>B1 的趋势,除 P= 1 。以降雨重现期 P= 100为例,B1、C1、C2和 C3地表积涝峰值水量分别为
                                               3
              98208、99352、98785和 98572m 。动态规划不透水区域占比面积越大,对地表积涝影响越大。

                                                                                                   3
                                                                                              —   1 5 3 —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