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2024年第55卷第2期
P. 98
5 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图 7为拱坝在地震后和涌浪后的损伤分布图,图 8为三种涌浪工况后相对震后新增的损伤分布
图。由图 7、图 8可知,地震对坝体造成的损伤主要分布在坝体下游面的中上部以及建基面。震后涌
浪冲击下坝体的损伤进一步发展,坝体上游面左侧坝段,以及各坝段的建基面损伤增加较大。对比三
种工况的结果可以发现,涌浪压力分布中存在高度差和时间差(工况 1)时,坝体增加的损伤最多,涌
浪压力分布仅考虑时间差时(工况 2)次之,均匀分布的涌浪压力(工况 3)下坝体增加的损伤较少。
图 7 震后和涌浪后的损伤分布图
图 8 三种涌浪工况后的新增损伤分布图
通过水压力超载法 [38] 来评价拱坝在地震和涌浪后不同
损伤状态下的坝体安全性。损伤坝段(坝段 5)的坝顶顺河向
位移随水压 力 超 载系数 K的变 化如 图 9所 示。由 图 可 见,
随着超载系数 K的逐步增加,坝体顺河向位移也逐渐增大,
K小于一定值时,曲线斜率保存一定,K超过一定值时,单
位加载步长内的位移明显增加。拱坝在震后和不同涌浪工
况后的损伤状态不同,对应的转折点的 K也不一样。初步
判断其 K值处于 2.0~3.0之间,在此范围内以 0.1倍步长进
行超载计算,得到不同损伤状态下的位移,明显增加点对
应的 K如表 4所示。涌浪压力分布中存在高度差和时间差 图 9 坝顶节点顺河向位移- 超载系数 K的关系曲线
— 2 2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