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2024年第55卷第3期
P. 126
率及坝体渗流率的影响,可将蓄水过程简化为一个线性问题,建立朴素模型 P如下:
6
6
10× V l 10× V l
P = (4) P= (5)
i
86400 × (Q - S) 86400 × Q in
in
3
3
式中:Q 为入流率,m ?s;S为渗流率,m ?s。由于渗流率未被统计,且其影响较小,用式(5)模型
in
替代。此外,诱因也对蓄水阶段有一定影响,地震余震导致的内部结构突变可改变渗流状态,暴雨通
常会增大上游入流率。为提高模型的预测效果,基于式( 5)、坝高因子、坝体形状和诱因建立了蓄水
阶段持续时间的线性预测模型 T。模型 P与 T的预测效果如图 7(a)所示,拟合程度分别为 0.416和
i i i
0.926,可见后者具有相对高的拟合程度,同时表明 P作为一个独立参数对 T具有较高的贡献。
i i
图 7 堰塞坝寿命各阶段预测模型及完整寿命预测模型结果
(2)溢流阶段持续时间预测模型。溢流阶段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坝体颗粒组成和分布,通常大颗
粒越多、空间分布越密实,溢流阶段持续时间越长。本 文 基 于 坝 高 因 子、 宽 高 比、 坝 体 形 状、 湖
面形状、坝体材料及诱因建立溢流阶段预测模 型 T,其 预 测 效 果 如 图 7(b)所 示, 具 有 较 高 的 拟
o
2
合程度( R = 0.970)。由于案例 1的溢流阶段持 续 时 间 和 溃 决 时 长 极 端 异 常, 因 此 未 对 该 案 例 进
行训练。
2
( 3)溃决时长预测模型。溃决时长模型 T详见 4.2节,具有较高的拟合程度(R = 0.908 )。
b
(4)堰塞坝寿命全阶段模型。堰塞坝总寿命为蓄水阶段持续时间、溢流阶段持续时间与溃决时长
2
的总和,完整寿命模型 T的预测效果如图 7(c)所示,具有较高的拟合程度(R = 0.951 )。
上述寿命各阶段及完整寿命的预测模型表达式见表 2。
5.3 堰塞坝回归模型拟合程度对比分析 本文模型与其他学者模型的拟合程度比较结果如图 8所示。
2
2
对于蓄水阶段,Shen模型(R = 0.961)略高于本文模型(R = 0.926);对于溢流阶段和溃决阶段,本文
2
2
2
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精度,R分别为 0.970和 0.908,略高于 Shen模型(R = 0.934和 R = 0.857 );对
2
2
于堰塞坝总寿命,本文建立的模型亦具有较高精度( R = 0.951 ),其次为 Shen等模型 [14] (R = 0.938 )、
2
2
赖柏蓉模型(R = 0.706 )和童煜翔模型(R = 0.603 )。
5.4 Shen - 本文融合模型 本文和 Shen等的堰塞坝寿命回归模型均具有较高精度,然而模型的训练样
本均小于 20组,泛化能力无法满足现实需要。集成算法可对多模型加权,从而完成模型间的连接,
减免过拟合现象,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因此利用集成算法将本文模型和 Shen等模型进行融合,得
R
2
到具有这两种模型优点的融合模型(表 3)。其中权重根据 R计算,完整寿命的融合模型 T为三阶段融
合模型之和。由于缺乏案例数据,各融合模型的预测效果尚需进一步验证。
6 结论
本文收集了 1957组堰塞坝案例,基于地理分布和数理分布对堰塞坝诱因进行了分析。选取其中 48组信
息完整的堰塞坝案例,分别建立了堰塞坝溃决参数预测模型;同时基于数据库中拥有完整寿命信息的 19组
案例,采用不同建模因素和算法分别建立了堰塞坝溃决参数及寿命预测模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4
— 3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