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2024年第55卷第3期
P. 42

图 1 调查区附近地理环境及河湖水系分布


              3 调查研究方法与内容


              3.1 城市雨洪洪痕调查方法
              3.1.1 调查时间与技术要求 城市雨洪洪痕受城市生活影响,极易受损破坏,调查具有很强的时效
              性,应在洪痕信息无干扰前尽快开展,全过程应严格遵循水文调查量测技术规程                                      [31] 。本次调查在雨洪
              后第三天早晨道路积水刚退后即开始,全部洪痕调查选点、标记、测量及复核工作在 5日内完成,基
              本可以保证调查洪痕数据的时效性。
              3.1.2 调查工作方式与方法 根据调查区地理环境与城市雨洪特点,以分区同步进行的方式快速开展
              洪痕调查,包括洪痕搜寻识别、照相标记、测量与信息记录等工作。主要调查工作内容及方法如下:
                  ( 1)雨洪最高水位信息调查:调查收集雨洪实时图像信息,查勘采集明显洪痕信息。对于不清晰、
              不确定的洪痕,通过人为求证及邻近点洪痕佐证等方式进行比选校验,确定可靠的洪痕信息;
                  ( 2)雨洪发展过程口述调查:调查 “7.20” 雨洪期间各测点附近的雨洪亲历者,问询当地水位发
              展情况,峰值水位和出现时间,并收集图像信息;
                  (3)基于 RTK - GNSS的洪痕水位及淹没水深测定:根据采集认证后的洪痕信息,利用 RTK手持 GPS,
              现场测量获取每个洪痕点水位、路面高程及测点大地坐标;
                  (4)根据获取的各调查点最高水位与淹没水深数据,进行洪痕及分布的合理性分析、修正。
              3.1.3 调查洪痕测量技术与误差分析 洪痕测量采用 RTK - GNSS技术                         [32] ,它利用卫星载波相位信息,
              并通过流动站与基准站的载波相位差分,实现对洪痕点实时动态定位及高程测量。主要工作包括:
                  ( 1)基准站建设:采用 WGS - 84坐标以及平滑采集模式建设基准站;实现基准站与测点(移动站)
              的数据链接与量测数据实时转换。
                  ( 2)洪痕测量:采用 RTK - GNSS碎部测量模式,测量测点经纬度和地面高程,换算洪痕点高程。
                  (3)误差分析:调查人员在确认可靠洪痕的标志物处完成测点标记、图像采集、测点记录与测量
              后,需对洪痕信息及 RTK - GNSS测量信息进行数据整理与误差分析,保证信息可靠性。
              3.2 城市雨洪洪痕调查基本内容与要求 根据城市雨洪受街区道路影响的特点,洪痕调查须体现普遍

                —  2 9  —
                     0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