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2024年第55卷第3期
P. 45
4 调查研究成果分析与讨论
4.1 调查区雨洪淹没特性及峰值水深(位)分布
4.1.1 雨洪淹没水深(位)分布及传播特点 根据调查洪痕水位可以复盘 “7.20” 特大暴雨在调查区造
成的淹没状况以及雨洪峰值期汇流、传播特征;由实测数据生成的调查区雨洪淹没水深分布见图 4,调
查区主要行洪道路的雨洪水位分布见图 5。图 4中红色箭头标识出沿街区道路的雨洪汇集流路,不同色块
表明淹没程度的分布状况。根据城市内涝风险等级标准,提出淹没水深危险性指标:0.3~0.5m为中风
险中度积水,0.5m以上为高风险重度积水;考虑郑东新区严重积水特点及有关研究分类 [18] ,这里将
淹没水深 1.0m以上称为极危险严重积水。从淹没水深(位)分布与调查口述综合分析可知:
(1)内部排涝系统瘫痪、外部排洪入河不畅造成区域雨洪快速集聚、严重积滞。据调查 “7.20”
特大暴雨远超现有排水管网负荷;区间暴雨与上游河道泄洪叠加使贾鲁河、东风渠、七里河高水位行
洪,区域雨洪无法顺利排出,甚至出现大量雨水口反向喷涌溢流。图 4—5两张分布图都显示在龙子
湖周边形成雨洪集中汇流,龙子湖南路是地势低洼的集雨汇流带,道路交汇处形成严重积涝点。
( 2)雨洪传播方向与街区布局及道路走向密切关联,区域淹没水深分布受道路及地形低洼程度影响。
开发区道路为环湖径向布局,实测高校园区内环道路面比外环道路面低 1.0~1.5m(见图 2(b)),故雨洪
大多沿径向道路向龙子湖汇聚,街区道路成为雨洪主要通道。所有道路淹没水深都超过 0.2m,平均水深
接近 0.65m;沿龙子湖西路至龙子湖南路这一汇流区间(见图 4),洪峰淹没水深达到 1.2~1.5m。
图 4 调查区域 “7.20” 雨洪汇流方向及 图 5 调查区域道路 “7.20” 雨洪水位分布图
淹没水深分布图 (当地路面:84.06~86.88m)
(3)严重积水淹没区都是雨洪主要泄流通道的汇集点,也是雨洪沿道路传播中的阻塞汇流点。主
#
#
#
#
要集中在龙子湖南路与明理路段西侧的 18—21测区,博学路与龙子湖南路交叉口西北侧的 53—54
#
#
测区,以及龙子湖西路东侧与临湖的 77—78测区,见图 4和图 5。这三处深淹没区均在地势较低的
临湖龙子湖环路与径向道路交汇点附近。区域道路淹没水深增加梯度方向受地形与雨洪流向影响,龙
子湖南路与明理路交口处最低洼且排水不畅,淹没水深达最大值 1.58m,是该区域的汇流集中点。
4.1.2 城市雨洪淹没程度分布特征 为反映雨洪在调查区内受地形、下垫面条件和雨洪传播特征影响
形成积涝程度的分布状况,将 83个洪痕点淹没水深做成柱状图和区域空间分布图,见图 6—7。
统计分析表明,调查洪痕点中有 19处淹没水深超过 1.0m(属严重积水),占总调查点数的 22.9%;
超过 0.6m(属重度积水)的占 48.3%,持续淹没时间均超 5h以上,这表明龙子湖高校园区在 “7.20
暴雨洪水” 期的内涝十分严重;从淹没水深的空间分布状况看,调查区内两个严重淹没点都处于行洪
街区道路交叉口,与图 4、图 7中所示的淹没特征一致。
— 2 9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