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2024年第55卷第3期
P. 44
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公交站牌内留下的峰值水痕(图 3(a)),有路边景观绿植挂泥洪痕(图 3(c)),
有积涝点路灯杆挂草洪痕(图 3(d)),有湖畔标识牌上留下的挂草洪痕(图 3(e)),有河岸堆积的洪水
草痕(图 3(f)),还有路边座椅、广告灯箱、固定垃圾桶及受淹车辆上都可以找到洪痕;但如不及时提
取信息,很快就被城市环卫清理。采用的洪痕标记过程为:先根据水痕、泥痕等标识确认为洪峰痕
迹,然后进行洪痕编号、标示与拍照记录;使用 GPS记录调查点位置,测量洪痕相对高程,然后分类
整理、登记,建立调查洪痕基本数据库。
3.4 城市雨洪洪痕口述信息采集 口述信息是实测洪痕信息的重要补充,具有过程信息特征,可以充
分利用城市人员分布广及公民参与热情。笔者在洪痕调查中走访、询问了 50多位 “7.20” 暴雨洪水
亲历者,有当日值班门卫、环卫工、加油工、交警、保安及社区居民等,主要调查洪痕、雨洪流向及
水位变化。受访者通过口述、现场指证提供了丰富的雨洪信息,包括积水深度及发展过程、最高水位
等。他们普遍反映此次雨洪淹没水位有两个峰值:前者是主要受降雨影响的雨水位峰值,发生在当日
降雨峰值后 2~3h;后者是受上游水库泄洪叠加影响的洪水位峰值,出现在当晚 21点左右,由于含沙
量较高,洪痕更清晰。还有多人指出区域内水位低于周边河道水位,出现排水系统瘫痪、域外汇流倒
灌等问题。调查信息均经多方对比、求证,甄别后的部分典型洪痕调查信息见表 1。
表 1 暴雨洪痕口述调查信息
调查数据 备注
序号 调查时间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内容
水深?m 峰值时间 流向 调查点号
1 7.24下午 环卫工 文苑南路公共卫生间 积水深度、汇流方向 0.5 21时 北 45
2 7.24 下午 维修工 文苑南路通信基站 积水深度、汇流方向 0.45 北 51
3 7.24 下午 门卫 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西门 积水深度、汇流方向 0.35 21时 东 52
4 7.25下午 交警 金水路与博学路交叉口 积水深度、汇流方向 1 北 8
5 7.25下午 门卫 河南中医药大学南门 积水深度 0.20 20时 东 23
6 7.25下午 门卫 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子湖医院北门 积水深度、汇流方向 0.53 21时 西 9
7 7.25 下午 门卫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东北门 积水深度、汇流方向 1.11 22时 东 4
8 7.26 上午 值班员 龙子湖沙滩公园 积水深度 0.55 23时 82
9 7.26上午 门卫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南门 积水深度 0.35 21时 东 68
3.5 调查成果及评价 本次调查采用 RTK - GNSS技术对 93处标记测点的大地坐标及洪痕高程进行了
测量,对采集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获得了区域洪痕分布信息,同时进行了成果可靠性评价。
经分析,雨洪洪痕数据存在城市特有的干扰偏差,一是因为建筑密集导致雨洪形成及传播因素复
杂,二是因为城市雨洪信息特别容易受干扰。例如雨洪过后市政部门及时清扫街区就造成对雨洪水痕
的干扰破坏,导致洪痕识别困难。本次调查中经常发现在公交站牌、路灯杆、垃圾箱等路边标志物上
有不同高度的多处水痕需要甄别,因为它既可能是行驶车辆的车行波击溅的后果,也可能与降雨多峰
性有关,这都会形成多个洪痕干扰。因此需要对降雨特性、当地排水条件以及水(泥、草)痕形成位
置、高度、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再确定最具可能性的雨洪洪痕。另外户外
测量环境以及 RTK - GNSS技术本身也有误差,所以遵循测量规范要求是洪痕数据准确的重要保证。
3.6 城市雨洪调查程序及综合研究方法 针 对 城 市 雨 洪 监 测 难 点, 采 用 快 速 多 路 寻 找 洪 痕 点 !跟
进 RTK测量!配合监控图像解析 与 口 述 调 查 的 城 市 雨 洪 快 捷 调 查 程 序; 利 用 调 查 洪 痕 数 据, 进
一步分析雨洪演进及街区淹没特性;并利用实测数据为验证参数,构建面源降雨与河道洪水耦 合
水动力模型,模拟研究雨洪发展过程、发现积涝风险点,为城市雨洪数字孪生平台提供雨洪模 拟
数据支撑。
— 2 9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