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2024年第55卷第4期
P. 38
的运行成本分别提高了 0.23%(2.48万元)、0.24%(1.48万元)、0.33%(1.90万元)、0.13%(1.05万
元)、0.41%(2.08万元)、0.38%(2.38万元)、0.31%(2.27万元)、0.25%(2.11万元),另外,9种场
景避振方式的运行成本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均小于不避振运行,表明避振运行方式可以有效地
降低水轮机组的振动和损耗,从而降低运行成本。
除场景 1和 5发电量均值相同外,不避振运行方式比避振运行方式的发电量均值略高,具体表现为:
在 2、3、4、6、7、8、9场景中,不避振运行方式比避振运行方式的发电量分别提高了 0.17%(0.03GWh)、
0.03%(0.01GWh)、0.09%(0.02GWh)、0.02%(0.02GWh)、0.10%(0.02GWh)、0.16%(0.04GWh)、
0.09%(0.02GWh)、0.14%(0.04GWh),由此可得,两种运行方式对发电量影响不大。
此外,在所有场景下,避振运行方式比不避振运行方式下的功率与负荷偏差均值更高。具体表现
为,在场景 1—9中,避振运行方 式比 不避 振运行方 式下 的功 率 与 负荷 偏差 均值 分别 提高 了 4.79%
(4.88MW)、0.71%(0.71MW)、3.26%(1.93MW)、0.07%(0.12MW)、2.35%(1.19MW)、1.83%
(1.39MW)、0.56%(0.45MW)、2.33%(1.63MW)、4.91%(4.73MW)。表明不避振运行策略更能有
效控制系统功率与负荷波动。
总结来看,两种运行方式在经济性方面的表现各有优劣。在两种运行方式发电量水平相近的情况
下,不避振方式的运行成本普遍高于避振方式。表明不避振运行会增加水轮机磨损缩短设备寿命,增
加维护费用。从功率与负荷偏差指标来看,不避振方式优于避振方式,说明其对负荷变化的响应和调
节能力更强,机组运行灵活性更高。综上分析,不避振运行方式提高了调峰灵活性,但设备损耗成本
也增加;避振运行方式则可以有效降低机组磨损和运行费用,但调节能力会有下降。
4.3 运行方式经济特征分析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避振运行方式和不避振运行方式的主要差异集中于
运行成本方面和功率与负荷偏差方面。本小节通过系统失负荷和弃风弃光情况以及水电机组在振动区
运行时长的分析,进一步探究不同运行方式在互补运行过程中的相关经济特征表现。
4.3.1 系统失负荷及弃风弃光情况 为分析不同运行方式下,系统失负荷和弃风弃光情况,选取某典
型日下各场景下发电量最接近均值的一组出力方案,用以分析不同运行方式下,水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失负荷及弃风弃光情况,如图 7所示。
图 7 不同运行方式下系统失负荷和弃风弃光情况
2
— 4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