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2024年第55卷第4期
P. 65
黏弹性材料本构模型的应用较为便捷可靠。
2.2 粘结界面 对于依附于结构物表面的聚脲基涂层,其受力变形行为除受本身材料特性影响外,还
受到涂层- 混凝土基面间的粘结界面的显著影响,因此应合理选择理论模型模拟该粘结层的受力变形
行为。既有的部分数值计算研究成果 [19 - 20] 表明,可采用内聚力单元模拟该粘结层 [21] 。常用的内聚力
单元本构关系包括三部分:拉力- 张开位移关系、破坏起始准则和破坏演化路径。本研究采用线性拉
力- 张开位移关系描述内聚力单元破坏前的受力变形行为,拉力- 张开位移关系表征了内聚力单元沿法
向、切向变形量,同法向力、切向力间的相互关系。线弹性拉力 - 张开位移关系则认为各方向力、变
形量之间满足线弹性假设,如下式所示:
t E nn E ns E nt ε n
n
t = t = E ns E ss E st ε s = E·ε (6)
s
t E E E
t nt st tt ε t
、 、 则分别为法向及两个切向的分离
n s t
式中:t为拉力向量,由法向拉力 t、切向力 t、t组成;ε n ε s ε t
应变;E为刚度矩阵。
典型的拉力 - 张开位移关系曲线如图 1所示,在初始
阶段,拉力随张开位移线性变化,直至某一既定的破坏起
始准则触发后,材料发生破坏,此时随着张开位移的逐渐
增大,拉力逐渐变小直至降为 0,当单元的张开位移超过
f
最大张开位移 δ i 后,拉力一直保持为 0。
目前有多种可用的破坏起始准则,应用最多的两种分别
为最大公称应力准则(式( 7))和二次公称应力准则(式(8))。
〈t〉 t t
s
n
t
max 0 { , , 0} = 1 (7) 图 1 典型的拉力- 张开位移关系
0
t t t
t
s
n
〈 t〉 2 t 2 t 2
0)
0 ( ) ( ( 0) = 1 (8)
t
n
s
+
+
t t t
n s t
0
0
0
式中:t、t、t为三个方向的峰值公称应力;t、t、t为对应方向的公称应力;“ 〈〉 ” 为 Macaulay
t
n
s
n
s
t
算子。
如上式所示,按照最大公称应力准则,当最大公称应力比为 1时发生材料破坏;按照二次公称应
力准则,式( 7)三方向应力比平方和达到 1时发生材料破坏。
除此之外,还需对粘结单元定义破坏演化准则,破坏演化准则主要由两个参数———断裂能 G C[22]
(如图 1所示)和损伤系数 D,对于前者,当面临两个切线方向的断裂能相同的工况时,Benzeggagh -
Kenane 开裂准则能够较好地描述材料开裂行为,其表达式如下式所示。
s
C
C
C
G + (G - G ) { G+ G t } η = G C (9)
n
n
s
G+ G+ G
s t n
C
C
式中:G、G、G 分别为法向和两个切向断裂能;G 、G 、η为材料相关系数。
n s t n s
3 数值模型
以依附于结构基面以及伸缩缝表面的聚脲防渗层为研究对象,基于 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
非线性数值模型,考察不同应用场景和工况下,聚脲涂层剥离破坏的演变规律。
3.1 结构表面模型及工况 聚脲防渗层可应用于结构表面部位,如堆石坝面板表面防渗层、输水隧洞
衬砌表面等。总结目前既有的工程经验可知,结构表面的开裂风险以及水压荷载情况对聚脲防渗层的
结构安全性具有显著影响。为考察聚脲防渗层在基面开裂及水压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承载性能,本节
拟建立一组模型,主要用于考察表面正水压及混凝土基面开裂共同作用下,涂层承载性能变化规律。
— 4 3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