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2024年第55卷第4期
P. 69

离长度随粘结强度增大而减小,当粘结强度从 1MPa增大至 2MPa时,剥离长度从 58.52mm降低至
              31.27mm,单位强度的剥离量降幅为 27.25mm;当粘结强度从 2MPa增大至 4MPa时,剥离长度从
              31.27mm降低至 16.82mm,单位强度的剥离量降幅为 7.22mm,为前者的 26%,可知当粘结强度低于
              2MPa时,随着粘结强度的降低,剥离长度会迅速增大,但粘结强度处于 2~6MPa区间时,剥离长度
              随粘结强度降低趋势较为缓和,因此对于剥离长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应尽量使得涂层粘结强度高
              于 2MPa。





















                                               图 6 SM1模型不同粘结强度计算结果

                  涂层最大应力随粘结强度增大而增大,且最大应力同涂层强度近似满足线性相关关系,当粘结强
              度从 2MPa增大至 4MPa时,最大应力从 8.62MPa增大至 18.17MPa,增幅为 2.1倍,这同涂层结构
              受力特性相关,当涂层粘结强度增大时,涂层剥离长度变小,因而不依附于结构基面的自由拉伸段变
              小,在相同的开裂变形及水压作用下,涂层的轴向应变响应增大,因而对应更大的应力。
                  以 SM1 - T F C2.5P5工况为例,涂层剥离长度及最大应力随开裂宽度变化情况如图 7所示,其
              中,最大应力随开裂宽度变化规律性不显著,但剥离长度随开裂宽度增大而增大,以 5mm厚涂层为
              例,当开裂宽度从 0.5mm增大至 2.0mm时,剥离长度从 14.86mm增大至 58.75mm,增幅为 3.95倍,
              上文分析可知,当裂缝开展使得涂层内轴力达到剥离荷载时,随着裂缝的进一步开展,剥离将持续发
              生,因而剥离长度同开裂宽度成正相关关系,同时需意识到,此时以两端固支梁模型描述自由段涂层
              时,由于其梁体厚度远大于梁体跨度,因而梁体处于剪切受力状态,梁跨度(亦即开裂宽度)的有限增
              长并不能改变梁体受力状态,剪切应力始终处于控制状态,因而其最大应力并未随开裂宽度变化而呈
              现出显著的规律性。






















                                               图 7 SM1模型不同开裂宽度计算结果



                                                                                                —  4 4 3 —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