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2024年第55卷第4期
P. 66
如图 2所示。取开裂位置局部基面及聚脲涂层为研究对象进行建模分析,模型采用二维平面应变模
型,总长度 500mm,该组模型中考虑 6种不同聚脲基涂层厚度,分别为 2、3、4、5、6和 7mm,7种
不同的涂层粘结强度,分别为 0.5、1.0、1.5、2.0、2.5、4.0和 6.0MPa。
图 2 结构表面聚脲模型
模型各个工况如表 1所示,共计考虑 7种不同裂缝开裂宽度,分别为 0.2、0.3、0.4、0.5、1、2
和 3mm,每种开裂宽度工况下考虑 14种不同的水压荷载,分别为 0.3、0.5、0.7、0.9以及 1.0~10.0MPa,
分别进行各种工况下的聚脲基涂层破坏承载力计算。
表 1 结构表面模型计算工况
序号 工况 开裂宽度?mm 水压荷载?MPa
1 1 —14 0.2 0.3,0.5,0.7,0.9,1.0~10.0
2 15 —28 0.3 0.3,0.5,0.7,0.9,1.0~10.0
3 29 —42 0.4 0.3,0.5,0.7,0.9,1.0~10.0
4 43—56 0.5 0.3,0.5,0.7,0.9,1.0~10.0
5 57 —70 1.0 0.3,0.5,0.7,0.9,1.0~10.0
6 71—84 2.0 0.3,0.5,0.7,0.9,1.0~10.0
7 85—98 3.0 0.3,0.5,0.7,0.9,1.0~10.0
有限元模型采用二维 平 面 应 变 单 元,底 部 基 面 设 置 为 刚 体,聚 脲 涂 层 采 用 二 维 平 面 应 变 单 元
(CPE4RH)模拟,材料模型采用非线性黏弹性本构,经试验量测及拟合所得材料参数如表 2所示,涂
层同混凝土基面间定义内聚力单元( COH2D4),本构模型采用拉力- 张开位移模型,材料参数如表 2所
示。模型基于 ABAQUS隐式动力学分析模式进行计算,本模型共计使用 2609个结点,2050个单元。
为后文描述方便,该组模型统一写为 “ SM1 - T F C P ” 格式,如 SM1 - T2F3C4P5模型表明所建
模型聚脲涂层厚度为 2mm,裂缝张开宽度为 3mm,涂层粘结强度为 4MPa,水压荷载为 5MPa。
3.2 伸缩缝表面模型及工况 当聚脲涂层应用于伸缩缝表面时,往往采用表面聚脲涂层 + 特殊嵌缝构
造的表面防渗处理方案,且一般包含多层止水防渗构造,因此伸缩缝位置的防渗结构相对较复杂,本
研究不考虑伸缩缝其他的止水防渗构造,仅考察伸缩缝表面聚脲涂层的受力变形特性。当伸缩缝位置
同时作用外水压时,涂层底部嵌缝材料的类型及物理力学性能将显著影响涂层受力,因此模型应将不
同嵌缝材料类型纳入考虑。
本组模型主要用于考察伸缩缝张开及外水压作用工况下,涂层的承载性能随伸缩缝张开位移的变化
规律,模型如图 3所示,该模型开裂变形边界条件及外水压边界条件同 SM1组模型类似,区别在于存在
初始伸缩缝,且伸缩缝内填嵌缝材料。模型均考虑 4种不同的伸缩缝宽度:10、20、30和 40mm,并考
虑 6种不同聚脲基涂层厚度,分别为 2、3、4、5、6和 7mm,考虑 7种不同的粘结强度,分别为 0.5、
1.0、1.5、2.0、2.5、4.0和 6.0MPa,考虑 3种不同的嵌缝材料,分别为 GB - SR塑性填料、橡胶以及
弹性砂浆嵌缝材料(后续分别简称为 plas、rub、sand)。
0
— 4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