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2025年第56卷第1期
P. 52

3.4  边界条件  常用的水分蒸发边界采用第二类边界条件, 即诺依曼(Neumann)边界条件, 表示为
                                                           ω
                                                    D(ω)          = q ω                               (18)
                                                           x
                                                             boundary
              式中 q 为边界处的水分通量, 在蒸发作用下即为土体的蒸发量。 自然条件下, 土体的蒸发量与太阳
                    ω
              辐射、 环境温度、 湿度和风速等因素相关, 通常用彭曼—蒙特斯(Penman-Monteith)公式表示                                 [41]
                                                                 900
                                               0.408Δ(I -G )+γ        u (e -e )
                                                                             a
                                                                          s
                                                           T
                                                        t
                                                                T +273  2
                                                                 e
                                          ET =                                                        (19)
                                             0
                                                        Δ+γ(1+0.34u )
                                                                    2
              式中: ET 为土体的蒸发量; Δ 为空气温度的饱和水汽压曲线斜率; I 为太阳辐射强度; G 为土壤热
                       0                                                     t                   T
              通量密度; γ 为湿度常数; T 为日平均气温; u 为 2 m 高度的风速; e 和 e 分别为饱和水汽压和实际
                                                                                   a
                                                                              s
                                        e
                                                         2
              水汽压。
                  若要进一步考虑高温条件下外部环境与土体间的热对流, 土体间的传热采用常规的热传导方程描
              述, 环境温度则通过第三类边界条件, 即洛平(Robin)边界条件施加
                                                       T
                                                 k n·        = h (T -T)                               (20)
                                                  s
                                                       x        as  ∞
                                                        boundary
                         T
              式中: n·     为热流的法向分量, 描述了通过边界的热流密度; h (T -T)为通过对流作用从边界向外
                         x                                               as  ∞
              或向内的热交换, 其中 h 为对流传热系数, T 为环境温度。
                                     as                 ∞
              4  网格类数值计算模型及其研究进展
              4.1  传统网格类数值方法  传统网格类数值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差分法、 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单元法
              等。 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DM)将求解域划分为网格, 用网格节点上函数值的差商代
              替控制方程中的导数, 从而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组求解。 Kodikara 等                             [42]  首次采用有限差分法用
              于模拟土条卷曲现象, 通过在土条表面和底面施加大小不同的基质吸力, 尝试捕捉干燥条件下卷曲的
              全过程。 虽然差分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43-44]  , 但用于具有复杂几何形状和断裂破坏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
              发展。 有限体积法(Finite Volume Method, FVM)是积分形式的守恒方程在物理空间上进行直接离散的
              数值方法, 在土体干缩开裂和卷曲问题的计算分析中, 常被用于求解水分流动问题                                      [45]  。

                  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是进行土体干缩开裂和卷曲分析最主要的网格类方法。
              有限元法基于变分原理和分片插值的思想, 将连续的求解域离散为单元的组合体, 用近似函数表示单
              元内的真实场变量, 从而给出离散模型的数值解。 由于经典有限元法对于连续性的要求, 主要用于土
              体开裂前的干燥和收缩过程的求解。 Yoshida 等                 [46] 探究了植被蒸腾作用下饱和土体失水干缩变形的过
              程, 并分析了基质吸力的空间分布和相关的影响因素。 Rodriguez 等                         [47]  采用 CODE_BRIGHT 有限元程
              序, 再现了土体干缩阶段水分和垂直应变随时间演化的全过程, 较为准确地预测了土体的水分含量和
              应力状态。 Peron 等     [48-49]  基于有限元法, 模拟得到了土体干缩过程中水分和水平应力的分布特征, 分
              析了水分梯度对应力的作用。 通过与受约束土条的干燥试验结果相对比, 阐述了边界约束情况对开裂
              结果的重要影响, 并模拟捕捉到了土条边界卷曲的现象。 Maedo 等                           [50] 采用达西定律描述土层的水分传
              输, 发展了一种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 采用有限元法进行了土层卷曲的数值模拟计算, 解释了试验中
              高岭石∕砂混合土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卷曲现象(相比于高岭石土)。 虽然上述研究尚未涉及到裂纹的动
              态演化, 但关于土体水分演化和失水收缩变形的模拟, 为土体干缩开裂和卷曲问题的研究提供了

              基础。
                  线弹性断裂力学(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 LEFM)的引入, 为基于传统有限元方法捕捉裂
              纹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基础。 Lee 等             [51] 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 引用脆性材料的断裂准则, 建立了土壤断
              裂分析的有限元模型。 对于平面问题, 通过计算极坐标下裂尖相邻区域的环向应力, 如式(17)所示,

                                                                                                 —  4 7  —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