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2025年第56卷第1期
P. 54

的发展方向沿着最小能量耗散方向, 能预测裂纹发展的深度和宽度。 与传统的应力准则相比, 能量准
              则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裂纹的萌生和发展。 Sanchez 等                    [68]  在传统有限元网格中插入高纵横比的实体单
              元, 采用标准连续体本构模型描述界面的非线性行为, 不需要对单元额外使用高刚度以降低人工柔
              度 [69]  , 避免了类似于零厚度界面单元方法的数值不稳定性, 模拟得到了干燥土体三维网状裂纹的发育
              过程和次生裂纹的演化(如图 3 所示), 但该模型没有考虑土体中水分的流动和水-力耦合过程。















                                         图 3  插入高纵横比单元的有限元干缩裂纹数值模拟           [68]

                  在传统单元中引入内聚力单元, 裂纹总是沿着预先设置的内聚力单元的方向扩展, 为了准确模拟
              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过程, 需要减小网格尺寸、 预设大量的内聚力单元, 这又将导致材料出现软化现
              象, 并增加计算耗时。 此外, 由于裂纹只能在单元之间进行扩展, 其传播路径高度依赖于网格划分的
              纹理和排列      [70]  。
              4.2  改进的网格类数值方法  扩展有限元法(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XFEM)的提出                    [71-72] 为解
              决上述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该方法在传统有限元网格的基础上引入额外的节点自由度, 允许裂
              纹在单元内任意扩展, 不需要重新划分网格, 同时也消除了裂纹扩展方向对网格的依赖性。 扩展有限
              元法基于单位分解的思想, 在传统有限元位移模式中, 增加阶跃函数表征裂纹面两侧位移的不连续
              性, 即裂纹面处的位移跃变。 此外, 引入渐进裂纹尖端位移场奇异函数, 用来描述裂纹尖端的变形。
              单元内任一点的位移场可表述为
                                                                              4
                         h
                                                                          
                                                 
                        u (x)= ∑ u N (x)+ ∑ a N (x)(H(x)-H(x ))+     ∑ N (x)∑ b (ϕ (x)-ϕ (x ))        (24)
                                                                                           l
                                                                                              k
                                                                                     l
                                                                                 kl
                                   i
                                                                j
                                                 j
                                                                         k
                                     i
                                               j
                               i∈II       j∈LL                       k∈KK     l = 1
              式中: N (x)、 N (x)和 N (x)为单元的形函数; u 、 a 和 b 分别为单元节点位移、 节点加强变量和裂
                              
                                      
                      i      j       k                     i   j    kl
              尖加强变量; II 和 LL 分别为所有节点和被裂纹贯穿单元的点的集合; KK 为裂尖场的加强节点集;
              H(x)为 Heaviside 阶跃函数, 在裂纹的两侧分别取+1 和-1; 裂尖函数 ϕ (x) 采用水平集函数进行构
                                                                                 l
              造, 能更准确地捕捉裂纹尖端区域的几何特征, 用于描述裂纹尖端附近的位移场或应力场。
                  扩展有限元法问世后, 也逐渐应用于土体干缩开裂问题中。 Mohammadnejad 等                            [73] 基于广义 Biot 理
              论描述多孔介质中固体骨架的变形, 并考虑裂纹内的流体流动特性, 建立了多孔介质材料气液两相流
              动的动量平衡方程和连续性方程的弱形式, 采用扩展有限元法进行离散, 并结合内聚力模型计算得到
              了土体干缩的非线性断裂过程。 Cheng 等               [74] 基于 Peron 等提出的本构关系        [49] , 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复现
              了三维土条的约束干燥试验, 如图 4 所示, 但该计算模型中每个节点的水分只随时间发生变化, 缺乏
              对真实物理背景下水分传输过程的描述。 Yu 等                    [75]  在扩展有限元法的框架下, 提出了一种判断裂纹传
              播的新方法, 结合摩尔库伦准则确定土壤裂纹的扩展路径。 尽管扩展有限元法在求解断裂问题上表现
              出较大的潜力, 但仍然很难解决复杂的三维开裂问题, 如三维裂纹发育过程中的转向、 分支和扭曲;
              此外, 受裂纹尖端强化函数的影响, 在多裂纹扩展相互作用的混合区域, 无法保证单元分解法的成
              立, 使得部分区域的解不够准确。
                  相场(phase field)法是 20 世纪末兴起的固体材料和结构的损伤断裂分析方法。 该方法最早由
              Francfort 等  [76]  提出, 基于椭圆型正则化方法, 将尖锐裂缝正则化为具有一定尺度的裂缝带, 并表示
              为单位体积的裂纹面积密度; 采用[0, 1] 范围内连续分布的裂缝相场变量及其梯度描述裂缝状

                                                                                                 —  4 9  —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