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3期
P. 77

率法和离散求和法是 “规范” 推荐的求解 洪 水 地 区 组 成 的 方 法,均 存 在 一 定 的 局 限 性:典 型 年 法
              以单个典型年份代表长时间尺度上洪水的空间分布情况失之偏颇                                 [18] ;同 频 率 法方 案 数 量随维度呈
              幂次增加,方案筛 选 困 难          [19] ;离 散 求 和 法 需 作 独 立 性 处 理,不 适 用 洪 水 系 列 相 关 性 较 高 的 流 域,
              且梯级水库数量较多时易出现维数灾难题                     [20] 。最可能组成法      [8 - 10] 和最不利组成法    [11] 是近年来广泛
              使用的求解梯级水库洪水地区 组成的 有效方 法,分 别采用 Copula函 数 构 建洪 量 联 合分 布,推求联
              合概率密度最大和对防洪最不利的洪量组合分配方案。由于金沙江流域狭长、除雅砻江外无较大支
              流汇入,且金下梯级预留 防洪 库容 较大,防 洪风险较低,仅在 向 家 坝 水 库 下 游 柏 溪 镇 设 有 安 全 流
              量  [21] ,则发生概率更大的洪量组合更值得关注,因此采用最可能 地 区组 成法 求解 金沙 江流域洪水
              地区组成     [22] 。
              4.2 最可能洪水地区组成 设 N个水库 A,A,…,A ,A 与设计断面 C的洪水地区组成情况,
                                                     1    2       N - 1  N
              设 B,B,…,B ,B 为梯级水库的 N个区间流域。随机变量 X、Y(n = 1 ,2,…,N)和 Z分别
                               N - 1
                  1
                                    N
                                                                            n
                      2
                                                                                n
              表示水库 A 、区间流域 B和断面 C的天然来水量,依次取值为 x、y和 z。最可能洪水地区组成法采
                                                                              n
                                                                          n
                        n
                                      n
              用各分区洪水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值 f(x,x,…,x ,x,z)的大小来度量不同洪水组合发生的相
                                                   1   2       N - 1  N
              对可能性并求解 f(x,x,…,x ,x,z)在满足水量平衡约束下的最大值:
                                1   2       N - 1  N
                                                                                   N
                       maxf(x,x,…,x ,x,z) =c(u,u,…,u ,u,v)                       ∏   f(x)·f(z)
                                                                                         n
                                                                            N
                              1
                                  2
                                                N
                                                              2
                                                          1
                                          N- 1
                                                                                              Z
                                                                       N- 1
                                                                                      X n
                                                                                  n =1
                           x+ y= x
                                  2
                               1
                            1
                                                                                                        (3)
                           x+ y+ y= x
                                  2
                                      3
                            1
                               1
                       s.t.
                           …
                           x+ y+ y+ … + y= z = z
                            1  1  2       n    p
              式中:x、y和 z分别为水库 A、A—A 区间和设计断面 C的洪量大小;f(x)、f(z)分别为水库
                     n   n                n    n   n + 1                            X n  n  Z
              A 和设计断面 C洪量的概率密度函数;u、v分别为 X 和 Z的概率分布函数;c(u,u,…,u ,
                n                                   n            n                         1   2        N - 1
              u,v)为 Copula的概率密度函数;z为设计断面给定重现期 p下的设计洪水值。
               N                               p
                  对式( 3)中的各个变量求偏导,即可求解各分区洪水的最可能地区组成                                [8 - 10] :
                                               f(x,x,…,x ,x,z)
                                                      2
                                                  1
                                                              N - 1
                                                                    N
                                                                         = 0
                                                           x
                                                            1
                                               f(x,x,…,x ,x,z)
                                                                    N
                                                              N - 1
                                                  1
                                                      2
                                                                         = 0
                                                           x                                           (4)
                                                            2
                                                    …
                                               f(x,x,…,x ,x,z)
                                                                    N
                                                      2
                                                              N - 1
                                                  1
                                                                         = 0
                                                            z
                  基于还原后的各个水库坝址的年最大天然流量序列,采用 P - Ⅲ型适线法计算梯级水库的建设期
              设计洪水。基于建设期设计洪水成果,采用 t - copula函数建立各分区洪水的联合分布。参数估计方法
              采用极大似然法,假设检验方法采用 CramerVonMises法。根据均方根误差 RMSE和赤池信息准则
              AIC对 t - copula的自由度进行优选。
              4.3 最可能地区组成计算结果分析 金沙江下游最可能洪水地区组成求解与运行期设计洪水计算过程
              详见参考文献[ 23],由于金沙江上游已建水库未设防洪库容,本文在参考文献[23]的基础上将还原后
              的金下梯级水库坝址年最大系列延长至 2022年,并补充计算了雅砻江水库的地区组成与调洪演算。
              其中根据 RMSE和 AIC值,金沙江中游、雅砻江和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联合分布分别选择自由度为 5、
              4和 3的 t - copula函数,最终推求的运行期设计洪水成果详见表 4。
              5 金下梯级水库运行期设计洪水过程线及汛控水位
              5.1 运行期设计洪水过程线及汛控水位计算流程 汛限水位是协调防洪与兴利的关系,确保水库发挥
                                                                                                —  3 5 9 —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