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3期
P. 76

库以来,金下梯级水库对 MRI的贡献最大,且年最大 Q 和 W 呈现下降趋势。取显著性水平 0.05,
                                                                  m    15d
              采用 MK趋势检验法对 1990年以来向家坝坝址年最大 Q 、W 、W 、W 、W 和 W 系列进行趋势
                                                                 m    1d   3d    7d   15d   30d
              检验,MK检验统计量分别为- 2.51 、- 2.53 、- 2.46 、- 2.49 、- 2.92和- 2.49 ,p值分别为 0.012、0.012、
              0.014、0.012、0.003和 0.012,说明年最大洪水系列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年最大 Q 、W 、W 系列下
                                                                                         m    1d   3d
              降趋势显著,而年最大 W 、W 和 W                  系列不显著。综上所述,金沙江流域梯级水库的调蓄作用对
                                     7d    15d   30d
              下游年最大洪峰和洪量的影响显著。
                  ( 3)时变 P - Ⅲ型适线法计算结果。分别采用年最大值取样法对 1939—2022年乌东德、白鹤滩、
              溪洛渡和向家坝水库坝址日流量资料系列进行取样,并与表 2所示特大洪水共同组成一个具有 210年
              调查考证期的不连序年最大系列。需要说明的是,乌东德水库并没有坝址初设年最大洪水系列和相应
              的 P - Ⅲ型频率曲线及参数         [13] ,考虑到乌东德水库与华弹站控制面积相差小于 5%,将下游华弹站作为
              乌东德水库坝址以计算乌东德水库的水库系数。根据金沙江流域水库群的空间关系(见图 1),基于
              GAMLSS模型构建时变 P - Ⅲ型分布参数与水库系数 MRI之间的广义可加模型,不对参数优化边界设
              限,使最终优化参数不在边界处取得,表 3汇总金下梯级水库时变 P - Ⅲ型适线法的参数估计值与拟合
              优度评价指标,可以看出:①K - S检验的 p值均大于 0.05,接受原假设,认为实测洪量数据的经验频
              率分布与时变 P - Ⅲ型分布均服从(0,1)区间上的均匀分布,因此可以采用时变 P - Ⅲ型适线法进行参
                                                          的估计值均为负,而根据位置、尺度参数与样本总体
              数估计。②时变 P - Ⅲ型适线法对参数 ω 11             和 ω 21
                                - 1
              均值的关系 EY = αβ + a 可知,MRI对洪峰和洪量系列的均值有削减作用。
                                   0
                                          表 3 时变 P - Ⅲ型适线法分布参数和检验结果
                                                      分布参数估计值
                  水库         洪峰洪量                                                    K - S检验    离差平方和
                                         ω 10     ω 11     ω 20    ω 21     ω 30
                                         9.00    - 4.85   7.72     - 4.24   2.82      0.85       2.41 × 10 7
                               Q m
                                         2.97    - 4.02   1.76     - 5.16   2.75      0.71       1.59 × 10 2
                               W 3d
                  乌东德
                                         3.72    - 3.19   2.49     - 4.20   2.89      0.74       7.07 × 10 2
                               W 7d
                                         4.37    - 2.36   3.14     - 1.28   2.91      0.34       2.25 × 10 3
                               W 15d
                                         9.13    - 6.64   7.80     - 6.11   2.86      0.74       3.00 × 10 7
                               Q m
                                         3.08    - 6.00   1.82     - 4.58   2.87      0.59       1.94 × 10 2
                               W 3d
                  白鹤滩
                                         3.78    - 3.93   2.51     - 2.93   3.25      0.72             2
                               W 7d                                                              8.00 × 10
                                         4.42    - 0.29   3.19     - 1.29   3.17      0.56             3
                               W 15d                                                             2.06 × 10
                                         9.18    - 1.03   7.99     - 3.70   2.58      0.51             7
                               Q m                                                               4.78 × 10
                                         3.22    - 1.12   2.12     - 3.63   2.13      0.49             2
                               W 3d                                                              3.19 × 10
                  溪洛渡
                                         4.02    - 1.18   2.92     - 2.55   1.98      0.22             3
                               W 7d                                                              1.39 × 10
                                         4.63    - 1.08   3.42     - 1.63   2.50      0.80       3.06 × 10 3
                               W 15d
                                         9.18    - 2.92   8.04     - 2.52   2.50      0.51       4.78 × 10 7
                               Q m
                                         3.18    - 0.39   2.14     - 3.48   2.17      0.49       3.19 × 10 2
                               W 3d
                  向家坝
                                         3.98    - 3.10   2.81     - 2.23   2.43      0.22       1.39 × 10 3
                               W 7d
                                         4.58    - 0.54   3.43     - 1.39   2.59      0.80       3.06 × 10 3
                               W 15d
              4 基于洪水地区组成法计算梯级水库运行期设计洪水
                  与非一致性洪水频率分析不同的是,洪水地区组成法采用还原后的一致性坝址年最大洪水系列进
              行频率分析,经洪水地区组成计算后,根据各分区洪量放大设计洪水过程线并从上游至下游逐级进行
              调洪演算,考虑了水库的调度规则、特征参数与曲线等因素,称为对水库调蓄影响的 “显式” 考虑。
              4.1 洪水地区组成法 洪水地区组成是基于来水组合遭遇的上游各分区洪水的分配。典型年法、同频

                     8
                —  3 5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