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2025年第56卷第5期
P. 123

4.4  未来不同情景供水效益预测  在本文中,SNWDP-DCGE 模型通过了历史期动态检验,结果显示,
              模型在 2018—2023 年间对 GDP 的年度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均在 1% 以内 (如图 10),表明模型具有
              较 高 精 度 和 可 靠 性 。 在 此 基 础 上 , 鉴 于 一 期 工 程 2023 年 供 水 量 为 85.37 亿 m , 距 离 规 划 目 标 值
                                                                                        3
             (121.3 亿 m ) 尚有差距,本文假设未来供水量递增至工程规划目标后稳定运行。为此,设定 3 种供水
                        3
              增长情景,其中,低速供水增长情景参考 2018—2023 年平均供水增速,设定增长率为 4.78%;中速供
              水增长情景以 2014—2023 年平均增速为依据,增长率为 12.05%;高速情景假定 2025 年达成工程供水
              规划目标,增长率为 21.04%。在不同情景下,供水效益通过冲击原水、自来水及居民的年度水量消费
              变化进行模拟,供水分配比例参考一期工程的平均供水情况设定。

























                                          图 10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未来供水效益情况

                  模拟结果如图 10 所示,2024—2035 年低速增长、中速增长和高速增长供水情景累计供水量分别
              为 1302 亿、1407 亿和 1437 亿 m ,对应的供水效益分别为 31 059 亿、34 321 亿和 37 778 亿元,单方水
                                           3
              多年平均效益分别为 23.8、24.4 和 26.3 元。其中,高速增长供水情景效益是其他情景的 1.10 ~ 1.21 倍,
              说明工程越早实现供水规划目标,对受水区的经济推动作用越大。到 2035年,在年度供水量(121.3亿 m)
                                                                                                          3
              相同的情况下,低速增长、中速增长和高速增长供水情景下,单方供水效益分别为 28.9、30.6 和 33.7 元,
              较 2024 年分别提高 1.31、1.39 和 1.51 倍。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单位增
              加值用水量逐渐下降,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单位水资源价值有所上升。不同供水情景下单方供水效益
              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供水规模的累积效应。在高速增长供水情景下,由于受水区更早获得大量水资
              源,从而较早地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升了水资源的经济价值。


              5 讨论与结论


                  本文从全生命期视角梳理了工程效益发挥途径,对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综合效益以及不同
              供水情景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模拟评价。在建设投资效益方面,一期工程建设投资对研究区 GDP 贡献率
              整体为 1.24,与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拉动理论相符,表明新增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供
              水效益方面,本文将供水对象进行了细化,发现服务业高产值低耗水的特性提高了各地区整体单方水
              效益,例如北京受水区的单方水效益(46.3 元)高于杨丽等 对同一地区的评估结果(25.5 元)。生态效
                                                                   [4]
              益评估中,本文采用了生态补水量占当年地表水储量的比例,剥离了工程生态补水对地表生态效益的
                                                                      [8]
              影响。北京市平均单方生态补水效益为 5.8 元,接近曾子悦等 相关研究结果(约 4.8 元),说明该方法
              在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具有一定合理性。然而,考虑到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地表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植
              被恢复等方面的长期作用,未来可尝试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水资源对生态系统价值的贡献                                           [29] 。产业机
              会发展损失方面,大多研究集中于水源区机会发展损失的评估,以作为生态补偿的依据。本文中,水

                                                                                                — 669  —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