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2025年第56卷第5期
P. 118
加面积来自 《中国南水北调建设年鉴》 及文献[8,10];经济、人口、粮食价格、水价等数据主要来
自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全国农产品成本受益汇编》《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中国水
价网等;各地区各产业分摊系数主要来自文献[4-5,25-26];给水度来自 《海河流域地下水压采报
告》;投入产出表数据来自各省统计局;暂缺年份的社会经济数据通过线性差值获得。
4 结果
4.1 调水区现状效益评估
4.1.1 社会经济效益
(1)投资效益。本 文 运 用 C-D 生 产 函 数 评 估 调 水 区 投 资 效 益 , 首 先 统 计 了 调 水 区 各 省 1990—
2023 年间的固定资产投资、期末就业劳动力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并根据各省物价总指数将经济
数据调整为 2020 年不变价;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获得各地区投资对产值的弹性系数,
并结合各地区每年工程建设具体投资落实情况,得到调水区各区域的投资效益,如图 3 所示。结果表
明,截至 2023 年底,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区累计投资约为 1128.7 亿元,其中,水源区累计完成投资
916.8 亿元,带动 GDP 增长 1092.4 亿元,投资对 GDP 的贡献率为 1.19,即每投资 1 亿元可拉动 GDP 增
长 1.19 亿元。汉江中下游总投资 211.8 亿元,带动 GDP 增长 232.9 亿元,投资对 GDP 的贡献率为 1.10。
说明同样 1 亿元投资在水源区对 GDP 的拉动效益要高于在汉江中下游,该差异主要源于投资规模、建
设周期、工程类型以及机械化程度等因素。汉江中下游投资相对集中,主要用于治理工程,重点在于
减少或消除因调水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水源区投资范围更为广泛,涉及丹江口大坝加高、库区移民、
水源文物保护、水土保持及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从而在更大程度发挥了投资的经济拉动作用。
图 3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投资费用及效益情况
(2)区域机会损失效益。为了保障调水水质,自 2006 年起,调水区实施了水污染防控、产业调整
和水土保持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发展,损失了发展机会。根据机会发展损失评估方法,以
参照区与研究区地处同一省份、地理位置相近以及政策实施前人均工业增加值与其尽可能相近为原
则,分别取许昌市、渭南市、荆州市和宜昌市作为河南、陕西、湖北省水源区及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参
照区。如图 4 所示,2006—2023 年,调水区工业发展机会损失累计为 989.9 亿元,水源区和汉江中下
游地区分别占 33%和 67%,年均损失分别为 18.4 亿和 36.6 亿元。水源区发展机会损失整体呈现先上升
后下降的趋势,于 2019 年达到峰值 37.4 亿元。建设期损失主要集中在河南省,运营期则以陕西省为
主。湖北省水源区主要涉及十堰市及神农架区,由于经济总量较小且后者自 2010 年后才划为水源区,
因此,发展机会损失也最少,累计 34 亿元。汉江中下游地区工业发展机会损失主要集中在湖北省汉江
流域沿线 7 个城市,整体趋势仍是先上升后下降,2017 年达到最大值 77.1 亿元,其中武汉市因工业发
展水平较高,其机会发展损失尤为突出,累计占比下游总损失的 55%。
— 6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