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2025年第56卷第5期
P. 115

2.2  工程效益发挥途径  调水工程建设期间,大量原材料、土地、人力和技术等需求将产生经济拉动
              效应,并刺激当地及周边市场的消费行为,带来投资效益。同时,治污工程在改善水质的过程中,通
              过限制或关闭高污染产业等措施,使产业结构被迫调整,可能引发经济发展机会的损失;环境保护措
              施,如水土保持、退耕还林等,虽使调水区(主要是水源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受到影响,却会改善其生
              态环境,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进入运营期后,部分建设期影响可能仍持续发挥作用外,调水工程的
              核心功能—供水作用将逐步凸显。首先,输水过程改善了沿线两岸生态环境,水域面积的扩大及生态
              带建设将带来显著生态效益;其次,水资源流入受水区后产生了多样效益,其中服务于生产及生活的
              水资源创造了社会经济效益,而服务于河流的生态补水则通过修复水域及湿地面积,改善地表水循
              环,带来生态效益;此外,水资源置换有效遏制了地下水开采,缓解了地下水压力并产生相应效益。
              然而,随着水源区水量的调出,下游区水量减少可能导致其水环境容量下降,造成生态价值损失。不
              同阶段的效益实现程度与投资规模、供水状况、政策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

              3 研究方法



              3.1 基于要素驱动分析的评估方法 要素驱动分析评估方法是以工程效益发挥的驱动要素为基础,其
              核心是定义影响不同效益的关键驱动要素,并根据这些要素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基于上述效
              益途径分析,本文将重点评估工程的投资效益、供水效益、产业机会发展成本等社会经济效益及相关
              的生态效益。
              3.1.1 投资效益 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auglas,C-D)生产函数来评估投资效益,如式(1)
              所示,该生产函数假定资本和劳动力是经济产出的两大投入要素,且技术进步是要素质量提高的主要
              原因  [15] 。通过对式(1)取对数,并求 Y 对 L 的偏导数后,最终变形得到式(2)。
                                                               α
                                                       Y = A∙K ∙L β                                    (1)
                                                                ∆K
                                                      ∆Y = α∙Y∙                                        (2)
                                                                 K
              式中:Y、A、K、L 分别为区域某一时期的经济产出(亿元)、技术水平、资本投入(亿元)、劳动力投
              入(万人);α、β 分别为资本投入、劳动力与产出的弹性系数;∆Y 为产出变化量,即为投资效益,亿
              元;∆K 为资本投入变化量,指工程建设投资的部分,亿元。
              3.1.2 供水效益 本文采用分摊系数法评估供水效益,其核心是剥离水资源在经济增加值中的贡献。
                                                           G i
                                                       B i =  ∙W si ∙f i                               (3)
                                                           W i
              式中:B i 为调水工程向 i 产业供水产生的效益,亿元;i=1,2 分别表示工业和服务业;G i 为 i 产业增加
              值,亿元;W i 为 i 产业的总用水量,亿 m ;W si 为工程向 i 产业供给的水资源量,亿 m ;f i 为 i 产业的供
                                                   3
                                                                                           3
              水效益分摊系数。
                                                           r∙e
                                                      B L =   ∙f L ∙W l                                (4)
                                                            p
              式中:B L 为生活供水效益,也称居民用水效益,亿元;γ 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亿元;e 为恩格尔系
              数;p 为人均年用水量,m³/人;f L 为生活供水分摊系数,通过人均水费支出占人均食品消费总支出的
              比例计算;W l 为工程向居民生活供给的水资源量,亿 m 。
                                                                3
                  农业灌溉用水效益通过工程灌溉面积与单位面积作物经济产值计算。工程灌溉面积通过其灌溉水
              量与单位面积实际灌溉用水量比值求得,作物经济产值以小麦、玉米、水稻产量收入为主。
              3.1.3 产业机会发展损失 本文主要考虑工业发展机会损失,其驱动因素为政策调整,通常做法是对
              比受影响区域与未受影响的临近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假定产业发展增速差异主要源自政策实施的影
              响 [16] ,并据此评估其差异。
                                                   I k, cost  = GDP k, cost ∙N k ∙φ k                  (5)

                                                                                                — 66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