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2025年第56卷第6期
P. 74
层模型推断得到的发电量,kWh;h t 、V t 、q t 、 b h 是目标电站的参数,φ (h t ) = 0、z (V t ) = 0、l(q t ) = 0 均
属于目标电站的参数化方程,下文将具体解释并展开讨论;L 指代下层模型。
2.2.2 下层模型
(1)目标函数。
T
(4)
L: max∑ p t E t
t = 1
式中 p t 为 t 时段的电价,元/ kWh。
(2)水电站运行约束。电站发电量约束:
E t = φ t g t Δt (5)
式中:g t 为目标电站 t 时段的发电流量,m /s;Δt 为一个时段所对应的时长;φ t 为目标电站 t 时段耗水
3
率的倒数,m / (kWh)。
3
水量平衡约束:
V t = V t - 1 + (i t - q t )Δt (6)
式中:V t 为目标电站 t 时段的库容,m ;i t 和 q t 分别为目标电站 t 时段的入库流量和下泄流量,m /s。
3
3
下泄流量约束:
(7)
q t = g t + s t
式中 s t 为目标电站 t 时段的弃水流量,m /s。
3
水头约束:
(8)
h t = ( z t + z t - 1 )/2 - l t - b h
式中:h t 为净水头,m;z t 、l t 分别为目标电站 t 时段的坝上水位和尾水位,m;b h 为水头损失,m,是
目标电站的基本参数之一,也是其隐私信息之一。
特征曲线约束:
(9)
z t = z (V t ) ≈ k z V t + b z
(10)
l t = l(q t ) ≈ k l q t + b l
(11)
φ t = φ (h t ) ≈ k φ h t + b φ
式中:z (V t ) 为水位-库容关系曲线,l(q t ) 为尾水位-泄量关系曲线,φ (h t ) 为耗水率倒数-水头曲线,本
文均用一次函数进行近似拟合;k z 、k l 、k φ 、b z 、b l 、b φ 分别为拟合曲线的斜率和截距。这三条曲线包
含着描述电站运行的关键信息,一般不对外公布。
边界约束:
V ≤ V t ≤ V, 0 ≤ E t ≤ NΔt (12)
ˉ
-
式中:V、V 分别为目标电站库容上下限,m ;N 为目标电站装机容量,kW。
ˉ
3
-
天然径流约束:
i t = q up, t + i uo, t (13)
i dn, t = q t + i od, t (14)
i uo, t + i od, t = I t (15)
式中:q up,t 为 t 时段上游电站的下泄流量,m /s;i uo,t 为 t 时段上游电站与目标电站间的天然径流,m /s;
3
3
i dn,t 为 t 时段下游电站的入库流量,m /s;i od,t 为 t 时段目标电站与下游电站间的天然径流,m /s;I t 为 t
3
3
时段上下游电站间天然径流总和,m /s。
3
2.2.3 模型作用原理 上述模型以目标电站的核心运行参数为决策变量。下层模型在给定运行参数
下模拟目标电站的竞价决策,上层模型以模拟发电量与历史真实发电量的偏差为依据,对运行参数
进 行 寻 优 , 直 到 模 拟 效 果 与 真 实 观 测 数 据 相 符 , 此 时 得 到 的 运 行 参 数 及 模 拟 的 发 电 量 即 为 推 断
结果。
2.3 结合工程经验的模型搜索域确定与模型重构 分析所建的双层模型可发现,上层模型的决策变量
— 7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