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5期
P. 21
(a) 河道概况
(b) 汇流关系
图 1 长江中下游河道概况及其分流汇流关系
3 研究方法
根据长江中下游的江湖水沙分汇特点,系统分析干流的水沙输移特征。采用地貌功原理和平滩
流量法,分析不同区间内的造床流量。最后结合前两者归纳江湖水沙输移对干流造床流量的影响。
3.1 水沙输移研究
3.1.1 水沙输移的时空差异 为研究沿程分汇关系对干流水沙输移的影响,采用以下方法:(1)根
据枝城至大通河段进出口和分汇流测站资料,采用基于质量守恒原理的年水量、沙量收支平衡计
算 [21] ,分析沿程水量增加与泥沙冲淤情况。(2)以测站水沙资料为对象,取其多年的分月平均值,
分析水、沙过程的丰枯节律和变幅。(3)针对城陵矶以上的分流河段,统计各级枝城流量下的河段内
日均冲淤强度,以及枝城日均流量与下游各站相应的日均含沙量关系(考虑传播时间),分析含沙量
沿程增减和河段内冲淤特点。以上统计均针对各站资料较为齐全的 1992—2002 年。
3.1.2 水沙搭配关系分析 冲积河流中特定断面的输沙率常与相应时刻的流量有关,这种关系决
定于断面以上的流域和河道系统。冲淤变幅较大的河流常用来沙系数作为描述水沙搭配关系的指
标 [25] ,而相对稳定的河流上则常用输沙率 Q 与流量 Q 的幂函数关系来反映二者关系:
s
Q = aQ m (1)
s
式中 a 和 m 为参数。
在具备流量、含沙量长系列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可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参数值。多数研究认为 m
由河道形态决定,在沙质河流 m 值在 2 ~ 3 附近,近似为常数 [3,11] 。但也有研究认为,在流量增加过程
中,河道中泥沙运动状态存在突变,河道水动力特性也存在突变,输沙率与流量之间并非单一函数
关系,也即式(1)中 m 并非常数 [11] 。
为能够从多年平均意义上确定各站的流量和含沙量关系,采用以下方法:将长系列日均流量 Q
— 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