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2021年第52卷第10期
P. 69
表 3 不同模型发电结果对比 (单位:亿 kW·h)
模型 1 模型 2(a) 模型 2(b) 模型 2(c)
理论 实际 理论 实际 理论 实际 理论 实际
丰来水情景 226.6 221.5 224.1 221.2 225.0 221.9 225.9 222.4
平来水情景 204.2 199.4 201.4 201.0 202.7 201.7 203.5 201.3
枯来水情景 176.4 173.8 174.9 174.6 175.4 174.9 175.9 174.4
多年平均 202.2 198.1 200.0 198.6 200.9 199.2 201.5 199.1
3
表 4 不同模型弃水结果对比 (单位:亿 m )
模型 1 模型 2(a) 模型 2(b) 模型 2(c)
理论 实际 理论 实际 理论 实际 理论 实际
丰来水情景 4.26 14.91 2.94 9.36 3.56 10.34 4.25 11.75
平来水情景 0 12.48 0 4.50 0 5.73 0 7.77
枯来水情景 0 6.54 0 2.57 0 2.87 0 4.59
多年平均 1.62 11.15 1.11 5.61 1.35 6.39 1.61 8.08
2(a)偏差最小。
模型 2 的理论计算发电量小于模型 1,但其优化方案在实际运行中的弃水更少、发电量更多:其
中模型 2(a)考虑了极值风险,实际运行弃水最小;模型 2(b)实际运行发电量最大,模型 2(a)除了丰
水情景整体上也较模型 1 发电量多。从发电效益最大化角度,模型 2(b)最佳,与模型 1 相比,多年平
均弃水减少约 4.76 亿 m 、发电量增加约 1.15 亿 kW·h。因此,宜采用弃水风险置信区间最可能值作为
3
蓄水期的弃水风险估计。
统计模拟实际运行的弃水结果,参考式(30)计算弃电损失,得到不同模型蓄水期各月平均弃电
量如图 7 所示。可以看出,考虑弃水风险后蓄水期各月均可有效减少弃电损失。不同模型丰、平、枯
来水情景的水库平均蓄水过程见图 8,可以发现考虑蓄水期的弃水风险后,不仅蓄水期水位降低,消
落期水位也随之降低。其中 5 月末,即连接消落期和蓄水期的汛前水位,受弃水风险的影响最大。以
模型 2(b)为例,丰、平、枯来水情景 5 月末水库蓄水量较模型 1 分别减少 7.5 亿、9.8 亿和 7 亿 m ,相
3
应的库水位分别降低 6.24、6.35 和 4.15 m。模型 1 理论发电量最大,优化水位较高,但存在较大的弃
水风险,难以满足实际应用。模型 2 对弃电损失进行了惩罚,为了避免弃水,水库在汛前腾出更多库
容,使得整体运行水头降低,虽然导致理论发电量减少,但却更接近实际运行需求。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以月平均径流为输入得到的水库长期优化调度方案与实际运行偏差较大,
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较大的弃水风险,进而造成电量损失。考虑弃水风险后的优化方案可以有效减少
实际运行中的弃水并增加发电量,更具可操作性。
图 7 不同模型蓄水期各月平均弃电量
— 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