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2022年第53卷第5期
P. 32
)
I vis = I vis0 exp(-k vi z , 0 ≤ z ≤ h i (3)
( )
为冰厚,m; k vi = k vi z 为冰盖的消光系数(extinction coefficient)或
式中:z 为离开冰面的距离,m;h i
衰减系数,m ,是距离 z 的函数,与冰盖包含的气泡和杂质含量有很大关系。消光系数是指被测介
-1
质(雪,冰,水)对太阳辐射可见光的吸收大小值。消光系数大,对光的吸收能力强;消光系数小,
对光的吸收能力差。
在冰盖内部点z处被冰吸收的散射辐射是
dI vis d ] ) (4)
dz = - [ I vis0 exp(-k vi z , 0 ≤ z ≤ h i
dz
式中第一个负号“-”表示散射辐射被吸收。
穿过冰盖进入水体的太阳辐射是
] ) (5)
I vis = I vis0 exp[ -k vi h i - k vw(z - h i , h i < z ≤ h i + h w
式中:k vw 为水的消光系数,m ;h w 为水深,m。显然,穿过冰盖的透射辐射随冰厚的增加而减小。
-1
在水体内部点z处被水吸收的太阳散射是
dI vis d é ù (6)
û
dz = - dz ë I vis0 exp( -k vi h i - k vw(z - h i ) ) , h i < z ≤ h i + h w
上式对于研究水库的分层水温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当没有雪盖时, h s =0.0,这时可假设可见光 30%ϕ snvis 和近红外线 100%ϕ snnir 在冰盖表层(例如 5 cm
厚)就完全被吸收;其余 70%ϕ snvis 穿过表层向下透射和散射。在此条件下,只需令式(1)中 Δϕ sn,s 为
冰盖表层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通量,而 I vis0 =70%ϕ snvis 为穿过冰盖表层的可见光透射辐射热通量,则
式(4)—(6)可描述无雪盖时太阳辐射的透射与被冰盖和水体吸收的规律。
=0,这时假设可见光区 30%ϕ snnis 和近红外线区净辐射 100%ϕ snnir 在水面表层就
对于敞露水面,h i
完全被吸收;其余可见光 70%ϕ snvis 穿过表层向下透射和散射。在此条件下,只需令式(1)中 Δϕ sn,s 为水
面表层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通量,而 I vis0 =70%ϕ snvis 为穿过水面表层的可见光透射辐射热通量,并取
=0,则式(5)(6)可描述无冰盖时太阳辐射的透射与被水体吸收的规律。
式(5)(6)中 h i
需要说明的是,床底,例如库床、河床和渠床,一般是不透光的,所以透射通过水体的可见光
将在下垫层表面被完全吸收。
3 冰和水的消光系数与冰厚和水深的参数化
[8]
Arst等 2000—2003年间观测了芬兰和爱沙尼亚的 9个淡水湖中冰的消光系数 k 和水的消光系数
vi
k ,其中6个淡水湖的实测结果列于表1,其中:除雪表示把雪从冰盖去除。
vw
观测表 1,冰的消光系数 k 随冰厚 h 和颜色的变化而变化,显然,含有泥沙黄色冰的 k 比深灰色
vi
vi
i
光滑冰的大,k 的平均值约为1.0 m 。
-1
vi
水的消光系数 k 与水深 h 有关,例如,Harku湖 h =0.3 ~ 1.0 m、k =1.60 ~ 2.12 m ,Ülemiste 湖
-1
vw
w
w
vw
h =0.7~1.5 m、k =0.79~2.12 m ,Maardu 湖 h =2.5~3.5 m、k =0.88 ~ 1.12 m ,Ormajärvi 湖 h =3.0 m、
-1
-1
v
w
w
vw
w
k =0.56 m ,从中可得一个重要结论:水的消光系数 k 随水深 h 的增加而减小,原因是床底透光性
-1
w
vw
vw
较差,光能主要被水体吸收。换句话说,当穿过冰盖的透射辐射 I 一定时,单位截面积不同水深的
vis
水体要吸收同样的 I ,必然是 k 随 h 的增加而减小。根据这一规律,由 Harku、Ülemiste、Maardu
vw
vis
w
和 Ormajärvi 湖资料可以绘出图 2,采用回归的方法得水体消光系数 k 与水深 h 的参数化公式是
w
vw
-0.51 (7)
k vw = 1.35h w
4 冰盖下的一维水温模型
在一维条件下,冰盖下沿流向的对流-热扩散方程是
—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