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11

倍,而是跃增一两个数量级。河南 “21.7” 一场特大暴雨水灾,仅直接经济损失就达 1200.6亿元,相
              当于平常年份全国一年的洪灾损失量级了,间接损失还基本没有算入。
                  (3)风险传递性。现代社会中经济体系运营所形成的产业链、供给链,更为广泛而紧密,远在灾
              区之外的企业,存在因上游企业受灾停产而无法正常运营的可能性,即为要承受自上游企业传递来的
              风险。而处于产业链上端受灾严重的企业,短期内若难以恢复生产,也担心下家企业等不及,一旦找
              了其他的货源,就算自己恢复了生产,产品又卖给谁去呢?所以风险的传递性,对于受灾企业而言,
              很可能因之陷 入雪 上加 霜的困 境。应 对 风 险 的 传 递 性,需 要 引 入 保 险 机 制,构 建 更 具 韧 性 的 经 营
              模式。
              3.3 变化环境下的洪涝风险辨识 从郑州 “7.20” 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反思可见,对变化环境下的洪涝
              灾害要做到有备无患,防范未然,增强风险辨识与评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建设。
                  在风险辨识中,一方面要考虑异常天气形势下,暴雨量与雨强可能大大超出既往的实测记录;另
              一方面也要考虑人类活动对微地形的改变,可能显著放大洪水的危害性。为此,必须增强识别不同洪
              灾类型及其高风险区的能力,尤其是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高风险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变化环
              境下超记录暴雨可能形成的洪涝高风险区,难以基于经验和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风险辨识。但借助新
              技术的发展,目前采用遥感与无人机技术可快速测得微地形的变化,运用水文学与水力学相结合的数
              值仿真技术,按最大可能与最不利条件设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基于模拟的暴雨洪涝过程进行情景
              分析,可识别出水深与流速的高风险区,为进一步判别区内可能的受灾对象及其脆弱性和关联性,提
              供必要的依据       [30 - 33] 。
                  风险辨识中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对风险特性的识别。对于洪水风险,表 3给出了若干风险特性的
              分类方法,可供参照          [34] 。目前国内外开展的风险普查与评估工作中,许多是着眼于不同层次的行政区
              域,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或从致灾因子、暴露度、脆弱性等方面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设
              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与综合风险等级划分的阈值。但由于评价数据可获取性、完备性与可靠性的局限,
              所选取的可用指标很难满足风险辨识需求,所得成果的实用价值也有限。在变化环境下极端暴雨洪涝
              情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特定区域、洪水类型与承灾对象的洪水风险特性进行分类识别,可以更加
              明了如何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有利于编制更具可操作性的防汛应急预案和应急
              演练方案,提升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的决策科学化水平。

                                                表 3 洪水风险特性的基本分类
                        类型划分                                          现象描述
                                         洪水具有利害两重性。对于积极的风险,非冒险不得其利,关键在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化
               积极的风险与消极的风险
                                         害为利;而消极风险,有害无利,则需分轻重缓急,尽力消除其隐患。
                                         短期风险,关键是评估可能遭遇的不利事件,作好应急预案与实施准备,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
               短期的风险与长期的风险
                                         施;对于长期风险,则需探讨与其共存的发展模式,积极增强自适应性和承灾韧性。
                                         发展难免加大风险,但需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与提升风险承受能力,尽力将风险调控在可
               可承受的风险与不可承受的风险
                                         承受的限度之内。对特大洪灾不可承受的风险,需建立合理分担风险的机制。
                                         固有风险是生存环境内本身历来就面对的风险,应该设法减轻到可承受限度之内;而附加风险
               固有的风险与附加的风险
                                         是其他区域?主体因发展或保护而转移过来的风险,承受者应得到受益者的补偿。
                                         内部风险是系统自身缺陷构成的安全隐患,主要由本系统内部强化安全意识、健全风险管理体
               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
                                         制来应对;外部风险是由孕灾环境构成的风险,有赖于整体防灾系统的完善。
                                         可控风险指洪水规模在防洪体系实际调控能力之内,人为诱发或加重的风险能依法得到纠正的
               可控制的风险与不可控制的风险
                                         情况;不可控风险指远超调控能力的洪水风险,以及失去约束的人为加重的风险。
                                         前者指虽直接或间接受洪水影响,但采取必要措施,在时间与空间上可以回避的洪水风险;后
               可回避的风险与不可回避的风险
                                         者是洪水期间无有效措施可供采取,受淹或受损无可回避,只能尽快恢复重建的风险。



                                                                                                —  7 6 3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