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12

例如对于发生爆炸事故的登封电厂集团铝合金有限公司,在建厂选址、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
              洪水风险辨识与评价,完全可以预见到沿河岸厂区中的电解槽,一旦洪水涌入高温熔融铝液会发生爆
              炸,对这种消极的、长期的、不可承受的、内部固有的风险,就必须要采取回避高风险区或建高标准
              防洪墙的措施,全力避免恶性爆炸事故的发生。
                  再如郭家咀水库,溢洪道中的临时施工便道有降低道路建设成本与保证施工工期的积极意义,是
              短期的、有可控措施实时消除的风险,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强化应急预案和实施能力来有效应对。
              3.4 洪涝灾害临近时的危险感知 危险感知能力,是当极端洪涝事件发生的前兆信息逐步显现出来
              时,能否及时捕捉、分析研判,结合已有风险辨识的成果,评估危险的类别、等级与紧迫性,判断可
              能威胁的范围和对象。危险感知与风险辨识是不同的概念。例如研判的结果是即将发生的暴雨洪涝相
              当于多少年一遇,此时 “重现期” 并非表示风险的概率,而是危险的等级或规模。这时要考虑的不是
              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而是直接根据预警等级及危险性研判,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采取有针
              对性的处置措施。因此,为了增强危险感知的能力,一方面必须改进气象与水文等专业部门的监测、
              预报、预警系统,明确分级预警信息发布的范围、对象及有效送达方式;各相关部门与生命线运营系
              统都要熟悉不同等级危险临近的前兆特征,加强对多源监测、感应信息进行快速、综合研判能力的培
              训与演练,明了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适时适度投入应急资源、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另一
              方面,基层社区与社会公众也都需要具备危险感知的常识,以利于有效采取规避危险、自保互救的
              行动。
                  郑州 “ 7.20” 特大暴雨期间,气象部门确实连发了 9次红色预警,但均表示未来 3小时降雨≥
              100mm,其中,20日 16∶00极端 1小时超 200mm暴雨峰值即将落地时发的第 5次预警,表述上也无
              任何区别,公众难以从中感受到危险临近的紧迫性与严重性,反而可能因为前 4次预警均无大碍而疏
              于警觉。如果能够根据特大暴雨临近的前兆信息作出更细致的分析,给出更细化的预报,预警发布时
              至少能加上前期的累计雨量,也能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特大暴雨落地到成灾,还有一个滞后的时
              间。即使技术上预报极端暴雨有困难,20日 16∶00—17∶00之间已经实测到了破纪录的特大暴雨,地
              铁一线调度人员也未能实时获得这一危急信息,意识不到危机的严重性,失去了采取有效应急措施的
              宝贵时机。事实上,郑州 “ 7.20” 特大暴雨灾害中,既有危险信息不明,应急反应迟钝的问题;也有
              危险等级判断不清,应急反应过度,局部过量占用应急资源,反而影响整体抢险救灾的情况。


              4 新时期城市洪水韧性提升的客观需求与可行途径


                  河南 “21.7” 特大暴雨水灾让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韧性城市建设的迫切需
              求。面对受淹难以避免的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如何制定与基本国情相适宜的韧性提升策略,是值得深
              入探讨的问题。
              4.1 韧性城市建设基本概念的再认识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重大灾害事件对经济社会平稳、
              可持续发展的冲击性影响,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日趋重视如何针对暴露于危险中的系统、社区或社
              会,提升其及时有效抗御、规避、承受、适应、分担巨灾打击和从灾难性影响中快速恢复的能力,并
              将推动韧性城市建设作为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                              [35 - 38] 。洪涝灾害与地震、台风等灾害的
              不同之一,在于其有一定的可调控性,但以工程手段调控洪涝的能力总有一定限度,针对承灾体的暴
              露度与脆弱性,推进适应性和强韧性策略,已成为抑制洪涝风险增长需考虑的重要方面,促使防洪减
              灾要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为阐明洪水韧性的概念,根据文献[ 36]改绘了一张图,说明单一承灾体或系统在洪水冲击下功能
              受损,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灾前状态。通过韧性提升,可以降低受损的程度和缩短恢复的时间
              (图 1)。图中大洪水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系统已经进入平稳运行阶段之后,而恢复也只需要达到灾前水
              平即可。然而,从河南 “ 21.7” 特大暴雨水灾的情况来看,受灾的各大城市尚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之
              中,“先地上、后地下” “重面子、轻里子” 现象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起点更低,且处于明显滞

                     4
                —  7 6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