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2023年第54卷第4期
P. 40
vz
xk
式中:V(t)为第 m水库第 t时段的库容;f( )为第 m水库的库容曲线;Z 为第 m水库汛控水位;
m m m
Δ Z 为第 m水库汛控水位抬升幅度。
m
( 3)遵循最小洪灾损失准则,尽可能减少下游防洪控制点的超额洪量,以实现特大洪水降损调度
目标。目标函数可表示为:
N T
∑∑
f = min { [ φ (Q(t) - Q ) Δ t]} (5)
3 n s,n
n =1 t =1
式中:Q(t)为第 n个防洪控制点的流量过程;Q 为第 n个防洪控制点的安全流量;Δ t为计算时段
n s,n
长;T为调度的总时段数;φ ( )为超额洪量计算函数,按下式计算。
Q(t) - Q s,n Q(t)>Q s,n
n
n
φ (Q(t) - Q ) = 0 { Q(t) ≤Q s,n (6)
n
s,n
n
2.1.2 发电调度目标 在不降低原防洪标准前提下,抬高汛控水位,可以增加梯级水库防洪调度期内
的发电效益。以梯级水库水电站总发电量最大为目标函数,按下式计算:
M T
∑∑
f = max kQ fd,m (t)H (t) Δ t (7)
m
m
4
m=1 t =1
式中:k为第 m水库出力系数;Q (t)为第 m水库第 t时段的发电流量;H (t)为第 m水库第 t时段
m fd,m m
的发电水头。
2.1.3 约束条件 为满足水库防洪、兴利等调度需求,需考虑以下约束条件:
( 1)水库水量平衡约束:
[ I(t) - O (t)] Δ t = V(t + 1) - V(t) m= 1,2,…,M (8)
m
m
m
m
式中 I(t)为第 m水库 t时段的入库流量。
m
( 2)水库水位约束:
max
min
Z ≤Z (t) ≤Z m= 1,2,…,M (9)
m m m
max
min
式中:Z 和 Z 分别为第 m水库调度期内水位的上限和下限;Z (t)为第 m水库 t时段水位。
m m m
(3)水库出库流量约束:
min
max
Q (t) ≤O (t) ≤Q [Z (t)]
m m m m
min
nav
eco
Q (t) =max [Q (t),Q (t)] m= 1 ,2,…,M (10)
m m m
max
min
式中:Q [Z(t)]为第 m水库 t时段水位达到 Z (t)时,水库最大下泄流量;Q (t)为第 m水库 t时
m m m m
eco
nav
段出库流量的下限;Q (t)和 Q (t)分别为第 m个水库第 t时段生态保证流量和通航保证流量。
m m
( 4)水库调度期初水位约束:
start
Z(1) =Z m= 1 ,2,…,M (11)
m
m
start
式中 Z 分别为第 m水库的调度期初水位。
m
( 5)水电站出力约束:
yx
min
P (t) ≤P (t) ≤P (t)
yx { m= 1,2,…,M (12)
m
m
m
yx
fd
P (t) =f[H (t),Q (t)]
m
m
m
m
min
yx
式中:P (t)为第 m水电站 t时段的出力值;P (t)为第 m水电站 t时段的允许出力的最小值;P (t)
m
m
m
yx
fd
为第 m水电站 t时段的预想出力值;Q (t)为第 m水电站第 t时段发电流量;f( )为第 m水电站的
m
m
预想出力函数。
( 6)水库调度规程要求。
2.2 求解方法 本文构建的梯级水库汛控水位优化调度模型,综合考虑不同量级洪水的防洪调度与发
电调度目标,为典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本文在对比常用的多目标优化算法 [15 - 18] 后,选择 Deb等 [19]
提出的 NSGA - Ⅱ算法进行求解。该算法通过引入精英策略、拥挤度和拥挤度比较算子以及快速非支配
排序算法,在降低计算复杂度的同时,保证了种群多样性并提高优化结果精度。
当水库数量较多时,通过枚举法设置汛控水位方案进行优化的方式,计算量较大、求解效率较
6
— 4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