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2023年第54卷第8期
P. 21
4 算例分析
采用图 1中含调压室的水电站输水发电系统,其中:
3
Z = 100.0m ,Z = 0.0m ,Q = Q = Q = Q = 40.0m ?s,L= 2000.0m ,L= L= 200.0m ,f= f=
U D 10 20 30 0 1 2 3 1 2
2
2
f = 10.0m ,h = 2.0m ,α = 0.125s?m,h = 0.5m ,h = 0.5m ,c= c= c= 1000.0m?s ,调压室面
3
wm0
w0
3
2
wd0
1
2
积 F = 2.33 × F = 2.33 × (2000.0 × 10.0)?[2.0 × 0.125 × 9.8 × (100.0 - 2.0 - 3 × 0.5 - 3 × 0.5)] ≈200.0m 。
th
分别采用文中的二阶刚性水体模型、三阶刚性水体模型、弹性模型来验证系统小波动稳定性。其
中弹性模型为式(27)(28)联合构建的偏微分方程组,通过特征线法数值求解;二阶刚性水体模型与三
阶刚性水体模型均为常微分方程组,为了充分考虑实际系统中非线性项的影响,不采用式( 12)、式
( 18)建立的线性化模型,而是直接通过式(1)至式(10)建立非线性模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进行
数值求解。其中,二阶刚性系统的动力模型为:
dZ T Q - Q 2
1
=
dt F
dQ gf ( 51)
1 1
= (Z - Z - h)
dt L U T w
1
Q(Z - Z - h - h ) =Q(H - H )
D
wd
wm
D0
U0
0
2
T
三阶刚性系统的动力模型为:
dZ T Q - Q 2
1
=
dt F
dQ gf
1 1
= (Z - Z - h) ( 52)
dt L U T w
1
dQ 2 gff Q(H - H )
D0
2 3
U0
0
= [Z - Z - h - h - ]
dt Lf + Lf T D wm wd Q 2
2 3
3 2
三种模型的系统扰动均为上游水库的水位变化,
假设水库水位先 1s内线性上升 5m,然后 1s内线
性回落至原水位,如图 2。
图 3与图 4反映了正常摩阻情况下,在系统发
生小扰动时刚性二阶模型的调压室水位与机组流量
变化过程。由于调压室面积为托马断面的 2.33倍,
调压室水位与机组流量变化过程均是收敛的,计算
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图 5与图 6是人为将水头损失加大后,系统发
生小扰动时刚性二阶模型的调压室水位与机组流量 图 2 水库水位扰动过程
变化过程。由于水头损失分别达到 h = 10.0m 、h = 12.5m 、h = 12.5m ,简单计算可以知道,此
w0 wm0 wd0
2
种水头损失组合下既不能满足式( 23a)、也不能满足式(23b),其中:调压室面积仍取 200.0m ,对应
的托马面积安全系数约 1.83,由于采用了非线性模型,扰动过程并没有发散。但从模拟结果可以看
3
出,初始工况点的调压室水位 90.0m,机组流量 40m ?s,而扰动后终了工况点的调压室水位 90.94m,
3
机组流量 38.06m ?s,二者虽然差距不大,但初始工况点显然不满足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义,这与二
阶系统理论预测是相符的。初始工况的总水头损失:h + h + h = 35m>100?3m ,不满足式(23a),
w0 wm0 wd0
终了工况点总水头损失:h + h + h = 31.7m<100?3m ,满足式(23a);对于二阶系统而言,意味着
w0
wm0
wd0
随着水头损失加大,初始工况点逐渐不稳定,最终会发散到另外一个稳定的工况点。
— 9 0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