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2023年第54卷第11期
P. 17

[26]
                  Michel 认为上游水流绕过冰块时,由于局部的水流加速和分离,引起冰块底面压力减少,浮力
              作用减弱,经分析得出的临界下潜条件为:
                                                          V
                                                                = 2                                     (4)
                                                                 槡
                                                         ( )
                                                       gt 1 - ρ i
                                                     槡       ρ
                  式(4)可重组为:
                                                     V        t ρ - ρ i
                                                        = 2 ·
                                                     gH 槡    H     ρ                                    (5)
                                                   槡
                  比较式( 3)(5),可以看出,对于同样的 t?H,式(5)算出的临界下潜速度相对要大。对于式(4),
              为考虑冰塞体内冰堆积的空隙影响,Michel在计算式中引入了孔隙率 P:
                                                                               j
                                                          V
                                                                   = 2                                  (6)
                                                                    槡
                                                     ( )
                                                    gt 1 - ρ i  ( 1 - P)
                                                  槡      ρ
                                                                 j
                  并且 Michel得出了类似 Pariset和 Hausser的式(3):
                                              V       t ρ - ρ i      t ( )
                                                                          t
                                                = 2 ·
                                             gH 槡     H    ρ  ( 1 - P) H  1 - H                         (7)
                                                                  j
                                            槡
                  式(7)比式(4)多了孔隙率 P的影响,只是 Michel在推导时,孔隙率是指上游冰盘的孔隙率,而推导
                                           j
              过程中对于冰盖下的冰塞体采用了相同的孔隙率,显然两者是有区别的。
                  根据式(7),由图 1可见,在 Fr = 0.06~0.13 范围内,可以看出即使对于同样的 Fr,孔隙率 P在
                                                                                                        j
              一个很大范围内变化,对于较大的孔隙率,可以理解为对应于初始冰盖形成阶段,而较小的孔隙率则
              可以理解为对应于稳封阶段后期至开河前夕阶段。
                                   [27]
                  Uzuner和 Kennedy 根据伯努利方程和水流连续性方程,推导得出了冰块下的压力分布 p(x)的
              计算式,这是最早对冰块下的压力分布进行的理论研究。
                                                            H
                                                   [  2 (  ( )  2    h x  ) ]
                                         px = ρ gH F 2 1 -  hx   + 1 - +   sin θ                        (8)
                                          ()
                                                           ()
                                                                     H H
              式中:F = V?2gH;p(x)为冰(块)盖下的压力分布;x为断面 x处距离冰(块)盖下底角点 D的距离;
                          槡
                      2
              其余符号参见图 2。
















                               图 1 P j 与 t?H关系图                     图 2 冰盖前缘冰块稳定性分析示意图

                  由 p(x)对点 D产生的力矩为:
                                                                    h   L           h
                                                                      - sin θ
                                                              2
                   M p    1   L           L 2      h        F 2    H    H           H            L
                                                                                                  3
                                                        )
                                               2
                               xpx dx =
                      =     3∫   ()         2( F -   +1 -        ln           +           +1 +      sin θ (9)
                                               2
                  ρ gH 3  ρ gH  0        2H       H        sin2 θ       h       h    L           3H 3
                                                                                   - sin θ
                                                                       H        H    H
                                                                                                   2
                                                                                              —   1 7 9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