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2023年第54卷第11期
P. 19

( )
                                                              21 -  t
                                                    V              H
                                                          =             2                              (15)
                                                   ( )
                                                                 ( )
                                                  gt ρ - ρ i  5 - 3 1 - t
                                                槡     ρ    槡         H
                                                                    t
                                                              2 (1 - )
                                                    V              H
                                                          =                                            (16)
                                                                      t  2
                                                    ρ - ρ i
                                                  gt (  )    3 - 2(1 - )
                                               槡      ρ    槡         H
                                       [27]
              并通过和 Uzuner和 Kennedy 研究成果比较,认为其研究结果更合理、更符合试验结果。
                                                                          [27]
                                                   [24 - 25]
                  尴尬的是,无论是 Pariset和 Hausser             、Uzuner和 Kennedy 还是 Ashton     [28] 等,其伯努利方程
              的推导均是按照下潜冰块宽度与河道水面宽度相同进行的,而实际上,天然河流的上游来冰一般很难
              和河道水面等宽,所以这些对后人研究影响极大的研究结果其实是建立在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基础上。
                                [29]
                  Wong和 Beltaos 对式(16)进行了重组,目的是能够直接使用流量对冰块下潜进行判断。
                  Daly和 Axelson [30] 从考虑下潜力矩 M 和抗倾覆力矩 M 以及冰块旋转角 θ 方面出发,认为 M 与冰
                                                   U               R                                  R
              块形状、几何尺寸和冰块及流体的密度有关,而 M 与冰块形状、几何尺寸和水流速度与深度以及流
                                                             U
                                                处达到最大值 M                                                  ,
              体密度有关,并且,M 会在某个 θ max                              ,M 则随 θ 增加而增加。因此,若 θ ≤ θ max
                                   R                          Rmax   U                             
                                                                                   ),冰块会发生下潜。但下
              有 M ( θ ) ≤ M ( θ ),此时冰块不会发生下潜,若 M 达到并超过 M ( θ max
                  U
                                                                             R
                                                                U
                             R
                     
                                
              潜力矩 M 和冰块旋转角 θ 关系复杂,涉及块体分离区、加速区、剪切应力等。因此 Daly和 Axelson采
                       U
                                                                                                        2
                                       [27]
              用了类似 Uzuner和 Kennedy 和 Ashton       [28] 的假定,即下潜力矩 M 与作用在块体上的动水压力 ρ V和
                                                                           U
              块体上的作用面积成比例。在计算抗倾覆力矩时,Daly和 Axelson采用了以下算式:
                                                           gV× r( θ )] - [( ρ gV( θ )) × r( θ )]       (17)
                                M ( θ ,ρ i ,ρ ,t,L,B) =[ ρ i
                                  R                          d  d           p      p
              式中:t、L、B分别为冰块厚度、长度和宽度;V为冰块体积;V( θ )为冰块排开的水体积;r( θ )为
                                                                                                     d
                                                                          p
                                                           d
              旋转点到块体重心的距离;r( θ )为从旋转点到浮力重心的距离。
                                        p
                  Daly和 Axelson具体给出了以下计算式(参见图 2):
                          :
                  0 ≤θ≤θ 1
                                          1
                                         2 [
                                                 [
                                                       ( )]
                                                                 ρ i
                                                                           [
                                     M = ρ gtBL t′sin θ  ρ i - 1 + ( sec θ - 1 ) t′tan θ +
                                      R                  ρ       ρ
                                                                                                       (18)
                                                           L        2L      1
                                                                 (
                                                                                  )]
                                                               2
                                     ( t′ - Ltan θ ) sin θ + Lsec θ ] + tanθt′ + csc θ - Lsin θ
                                                           t         3      3
                          :
                  0 ≤θ≤θ 2
                                             2 [
                                             1                   ρ i
                                                             ( )
                                        M = ρ gtBL Lcos θ + tsin1 - ρ  -
                                          R
                                                                                                       (19)
                                                    2
                                         t
                                         L(   ρ i  ) [     1  tcos θ - t′ ) cscθ + 1 ) ]]
                                                                         2
                                                                     (
                                           1 - sec θ + t′ + (
                                                           3
                                              ρ
                  θ 2 ≤θ≤π ?2:
                                                   1
                                                         )gtBL(Lcos θ + tsin θ )                       (20)
                                                R
                                              M = ( ρ - ρ i
                                                   2
                                                            为浮动冰块下游角 E点淹没的旋转角;t′ = ρ i ρ
                                                                                                    t?。
              式中:θ 1  为浮动冰块上游角 A点淹没的旋转角;θ 2
                                                         L     L  2       2 1?2
                                                               t ( ))
                                                     ρ i               ρ i
                                                   - ·    t( ( )  + 1 -
                                                           +
                                                     ρ                  ρ
                                            = arcsin                                                   (21)
                                          θ 1                    2
                                                               L
                                                             ( )  + 1
                                                               t
                                                                ρ i
                                                        = arccos [ ]                                   (22)
                                                      θ 2       ρ
                                                                                              —   1 8 1 —
                                                                                                   2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