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2024年第55卷第3期
P. 71
图 5 1956—2022年鄱阳湖枯水相关特征变量时间序列过程及分段趋势拟合结果
In
4.1.3 入湖枯水趋势分析 图 5(d)—(g)显示,变点(1968—1972年)前后,入湖 低 水 天数 D 平均
t
In
In
值降低 40.5%;入湖基流 量 BF 平均 值上 涨 44.8%;入 湖低 水 烈 度 I 平 均 值 下 降 幅 度 为 59.6%;
t t
In
低水发生时间( 7月 1日为计时起点)T 平均值上涨幅度为 203.3%。上述 4个变量在变点前后的两
t
个序列无显著趋势。综上,入湖枯水特征变量趋势分析表明:入湖补水能力 在 1968—1972年期间
发生了突变,突变前入湖补水能力较弱,突变后补水能力增强,而三峡修建前后入湖补水能力整体
上是平稳无加剧的,在 2022年湖区极端枯水事件中,入 湖枯 水 特 征变 量 值 显著 异 常不 利,入湖基
流量为历史最低。
4.1.4 汉口分期流量趋势分析 图 5(h)—(i)显示,突变前后枯水补水期(11月—次年 3月)汉口平均
流量 Q Han11 上升幅度为 15.6%,汛末蓄水期(日历年 8—10月)Q Han8 下降幅度为 17.6%。上述变量突变
t t
前后两个序列均无显著趋势。综上,上述变点发生于后三峡时期,后三峡时期枯水补水期汉口流量显
著增加,而后三峡时期汛末蓄水期汉口流量显著下降,反映了上游三峡等水库群的调蓄对下游干流流
量产生较大影响。
4.2 单因素湖区枯水响应机制分析
4.2.1 相关分析 图 6为湖区枯水变量与入湖补水、湖口退水解释变量的皮尔逊相关图。由图 6可
In
In
知:①湖区最低水位 Z Lak 与入湖低水天数 D 、低水烈度 I 间均呈显著负相关,Z Lak 与入湖基流量
t t t t
Lak
In
In
BF 、低水发生时间 T 、枯水补水期汉口平均流量 Q t Han11 间均显著正相关;②湖区低水烈度 I 与
t
t
t
In
Lak
In
In
In
In
D 、I 显著正相关,I 与 BF 、T 、Q Han11 、Q Han8 间显著负相关;③ 湖区低水天数 D Lak 与 D 、
t t t t t t t t t
— 3 1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