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2024年第55卷第3期
P. 99
=S 珚 D dV
S pro, 珚 D ∫ (4)
v
S pro,D′ ∫ (5)
=S dV
D′
v
τ · v
=
S pro,W ∫ dA (6)
A T
S = S + S + S (7)
pro pro, 珚 D pro,D′ pro,W
- 1
式中:S 、S pro, 珚 D 、S pro,D′ 、S pro,W 分别为总熵产、时均熵产、脉动熵产和壁面熵产,W·K ;ρ 为流体
pro
- 3
- 1
2
- 2
密度,kg·m ;ω为湍流耗散频率,s ;k为湍动能,m ·s ;β 为常数;τ 为壁面切应力,Pa。
3 试验测试
3.1 水泵水轮机 S特性测试 水泵水轮机模型试验在富安水力机械研究所试验台进行。试验台如图 4
所示。试验中试验水头波动的最大与最小值之差,不大于±0.5%;转速波动的最大与最小值之差,不
大于±0.2%。
图 4 水泵水轮机试验台
水泵水轮机 S特性试验采用定水头变转速的方式进行,在试验过程中,保证水头不变,通过改变
转速和流量,获得一个导叶开度下的 S特性曲线数据。导叶开度 a从 8°变化到 26°,每隔 2°进行一次
试验,共计 10组。试验结果用单位转速 n 和单位流量 Q 来表示,如图 5所示。
11
11
nD
n = 2 (8)
11
槡 H
Q
Q = (9)
11
2
D H
2槡
- 1
式中:n为转速,r·min ;D为水轮机工况转轮出口直径,m;H为扬程,m;Q为通过机组的流量,
2
3
- 1
m ·s 。
在固定开度下,单位转速增加时,单位流量逐渐减小,在曲线上存在一个拐点,使得单位流量快
速下降,但是单位转速几乎保持不变,甚至减小。水泵水轮机进入水轮机制动工 况,单 位流量不断
减小,出现了负值,即水泵水轮机内部水流开始倒流,从尾水管向蜗壳流动,此时,水泵水轮机位
于反水泵工况。随着导叶开度增大,水泵水轮机单位流量逐渐增大,S特性曲线向较大的单位转速
侧移动。
3.2 数值模拟准确性验证 本文选取最优活动导叶开度 18°进行深入分析,如图 6为试验与数值模拟
得到的 S特性曲线对比,两者结果较为接近,数值模拟得到的单位流量随单位转速变化规律与试验一
致,在曲线拐点附近,数值模拟与试验差距大于其他位置。
在 S特性曲线上选取几个典型工况进行研究,即设计流量、小流量、近飞逸、水轮机制动、近零
流量以及反水泵工况共计 6个工况点,分别命名为工况 A到 F。
— 3 4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