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2024年第55卷第4期
P. 123
中细粒土占比 17%,粗粒土占比 83%。坝料基本物理力学参数见表 2。
表 2 坝料基本物理力学参数
3
编号 粒径?mm 重度?(N?m ) 临界希尔兹数 夹带系数 推移质系数 内摩擦角?(°) 比例?%
1 0.45 2620 0.15 0.02 7 65 17
2 3.5 2620 0.20 0.02 7 65 83
为实现准确模拟,还原了坝体尺寸、颗粒级配及边界条件。其中,模型的上边界设置为流量边
界,入流量为 0.75L?s,模拟试验中为恒定的入流过程;下边界设置为自由出流边界,两侧设置为刚
体无滑移边界。模型采用 1cm网格单元进行离散,同时在上游坝、下游坝的坝轴线处设置流量监测
断面,获取溃坝过程中的溃口流量过程,进而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三维计算模型和监测断面设置如
图 2。
图 2 三维计算模型和监测断面图
3.2 溃口流量过程 图 3为断面 2 - 2与断面 3 - 3
的流量监测数据,与试验实测数据对比结果见表 3。
结果显示上游坝于蓄水 110s后发生漫顶,116s达
到溃口峰值流量 7.0L?s,与试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
为 2.8%;下游坝于 121s发生漫顶,126.7s达到溃
口峰值流量 11.7L?s,为上游坝的 1.7倍,与试验实
测值的相对误差为 4.5%。由此可 以看出,数值模
拟较好地还原了模型试验的级联溃决流量过程,并
图 3 溃口流量过程实测值与计算值对比图
且证实了梯级堰塞坝连溃洪水的级联放大效应。
表 3 实测值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结果 上游坝峰值流量?(L?s) 上游坝溃决后下游坝发生漫顶时间?s 下游坝峰值流量?(L?s)
实测值 7.2 11 11.2
计算值 7.0 11 11.7
3.3 纵断面溃口形态演化过程 为了验证数值模拟方法在溃口形态演化过程计算中的合理性,选取
纵断面 1 - 1(如图 2)的计 算结 果(如 图 4),针对溃 坝 洪 水 特 征 及 坝 体 形 态 演 化 规 律 分 析 梯 级 连 溃
过程。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单个堰塞坝的溃决过程可分为 4个阶段:表层冲蚀、溯源冲蚀、沿程侵蚀和
溃口稳定。对于上游堰塞坝,第一阶段(如图 4(a)(b)):坝体于上游蓄水后 110s发生漫顶,随后漫
顶水流对下游坡面进行表面冲蚀,冲蚀主要集中在下游坝脚;第二阶段(如图 4(c)):溯源冲蚀逐渐
向上游发展,直至上游坝坡顶部,在此期间上下游坝间河道开始蓄水且水位逐渐抬升;第三阶段(如
图 4(d)),随着漫顶水头的增大,水流切应力增加,溃口快速下切,坝顶高程开始下降,并伴随溃口
的横向拓展,溃口流量也相应增长并出现峰值,在该阶段中,坝间水位开始呈现出快速抬升状态,并
呈现出湍流特征和涌浪;第四阶段(如图 4(e)—(h)),随着溃口的快速下切与展宽,上游水位迅速下
— 4 9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