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2024年第55卷第4期
P. 126

表 4 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案
                       上下游河道距离 L? 河道坡度 θ ? 坝高 H? 下游坝溃决时间?下游坝溃口峰值流量                  下游坝溃口峰值
               试验组次                                                                              流量放大倍数
                             cm         (°)      cm         s          出现时间?s        流量?(L?s)

                对照组         300          8       27        20.0          26.7           9.8         1.36
                方案 1        200                            16.5          23.2           10.3        1.43
                                         8       27
                方案 2        400                            18.1          26.6           7.9         1.10
                方案 3                     3                 19.0          26.6           7.4         1.03
                            300                  27
                方案 4                     13                21.9          29.4           8.9         1.24
                方案 5                             21        13.1          19.3           10.8        1.50
                            300          8
                方案 6                             29        29.7          34.2           8.2         1.14


              最终导致方案 2漫顶时间要早于对照组。从溃口峰值流量的角度来看,上下游堰塞坝距离越小,下游
              坝溃口峰值流量越大,洪水放大效应越明显。方案 3和方案 4反映了河道坡度对级联溃决过程的影
              响。计算结果表明,河道坡度越小,下游坝发生漫顶溃决的时间越早。溃口峰值流量随着河道坡度的
              增长先增大后减小。究其原因应为河道长度相同时,坡度越大,上下游势能差越大,洪水放大效应越
              明显;但对于方案 4,由于河道 B点处存在转折,其动量在此处发生衰减,从而使得其溃口峰值流量
              小于对照组。方案 5和方案 6反映了下游坝坝高对级联溃决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下游坝坝高
              越小,下游坝发生溃决的时间越早,其溃口峰值流量越大,溃决洪水放大效应越明显。值得一提的
              是,由于方案 5下游坝高偏小,在水位达到漫顶之前,上游溃决洪水形成的涌浪翻越下游坝坝顶(如
              图 8局部放大图),并冲蚀形成最大深度为 4cm的初始溃口,对下游坝的溃决过程产生一定影响。

















                                              图 8 不同下游坝高下溃口流量过程对比


              5 两级堰塞坝连溃案例应用


                  为了进一步论证本文建立的数值模拟方法的实用性,选取了 2008年汶川地震形成的小岗剑上和
              小岗剑下两座堰塞坝的连溃案例,对两级堰塞坝连溃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
              5.1 工程概况 在汶川地震中,绵远河右岸山体滑坡堵江形成小岗剑上和小岗剑下堰塞坝。小岗剑上
              堰塞坝坝顶天然溃口底高程约 850m,坝高约 70~120m,顺河和横河向长度均约 300m,上游坡度
                                                          3
              31°,下游坡度 25°~30°,最大库容约 1025万 m ;小岗剑下堰塞坝坝顶高程约 780m,坝高约 30m,
                                                             3
              顺河和横河向长度均约 150m,最大库容约 80万 m 。小岗剑上一旦发生溃决,势必引发小岗剑下连
              溃。为了降低连溃风险,在小岗剑上开凿了进口高程 842.0m,底宽 30m,坡比 1∶2的泄洪通道,诱
              导小岗剑上发生漫顶溃决。溃坝结束后的小岗剑上堰塞坝溃口底高程下降约 35m,小岗剑下发生完全
              溃决  [32] 。
              5.2 溃坝计算模型 根据实际地形数据建立了计算模型(如图 9(a))。根据实际工况将上游水位设置

                —  5 0  —
                     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