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2025年第56卷第1期
P. 69

速公式, 而后设计人员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积累出不同河流的糙率 n 的取值范围表                                     [7,13] , 从而使形式
              简便的曼宁公式得到广泛应用。
                                 [14]                                              1∕6
                  1923 年 Strickler  根据莱茵河实测资料提出卵石河床糙率与泥沙粒径 D 成正比的关系式:
                                                            1
                                                         n =  D 1∕6                                     (2)
                                                            A
                                        [14] 公式中的 A 取为 21.1。 对于粗沙平整河床, 上式基本符合实际, 但对
              式中 A 为摩阻参数, Strickler
              于细沙河床, 该式的计算值比实际糙率偏小不少                       [3] 。 因此, 张有龄    [15]  在上式基础上, 通过水槽试验
              将式(2)的 A 改为 19。 对于静平床而言, A 的取值与床沙级配、 形状及排列状况有关, 故不同学者根
              据具体的床面情况, 调整了摩阻参数及代表粒径的取值, 如张红武等                               [16]  采用下式计算摩阻参数:
                                                             æ D ö
                                                               50
                                                    A = 1.5lnç   ÷ +31                                  (3)
                                                     50
                                                             è  D ø
                                                               0
              式中: D 为避免量纲不和谐而引入的参考粒径, 取 D = 1 mm; D 为床沙中值粒径; A 为 D 对应的
                      0                                        0          50                  50   50
              摩阻参数。
                  上述对于阻力的研究通常被认为仅考虑了沙粒阻力, 而影响河床综合糙率的因子不止粒径本身。
              沙粒阻力和沙波阻力往往是水流阻力的主要组成单元。 前者依赖于河床表面的沙粒粒度。 伴随河床冲
              淤不断调整, 动床阻力相应改变: 当河床发生淤积时, 床沙细化, 阻力减小; 当发生冲刷时, 河床粗
              化, 阻力增大。 对于河床组成不均匀的天然河流来说, 可以采用床沙质中某一代表粒径体现沙粒阻力
              的大小。 后者多存在于细沙河床河流, 这部分阻力是由于水流流经沙波的背水面时产生边界层分离,
              导致迎流面上的压力大于背流面上的压力形成的                       [17] , 在逆行沙垄阶段当水面波发生破碎时产生的紊动
              漩涡也会增加水流阻力。 沙波阻力的大小与沙波发展阶段、 几何形态和运动特性有关, 通常随着水流
              强度的增大, 床面形态会经历从静平床到产生沙纹、 沙垄, 最后达到动平床阶段甚至出现逆行沙垄的
              过程  [18-19] 。
                  鉴于黄河下游河床演变规律的复杂性, 目前对河道摩阻参数的计算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仍缺乏统一
              认识, 现有公式不能在大范围的水力条件下广泛运用, 本文在系统回顾黄河下游糙率关系曲线建立过
              程的基础上, 结合黄河下游实测水沙资料与新试验点据, 探索分析不同水流能态下动床阻力的变化趋
              势, 并通过修正摩阻特性因子与水力参变数的关系, 改进和完善适用于黄河下游的动床阻力计算
              方法。


              2  动床糙率关系曲线的提出


                  天然河流各种起伏不定的床面形态取决于水流强弱, 一般把沙纹、 沙垄状态称为水流低能态, 沙
              垄消亡趋于动平床状态称为过渡状态, 动平床以后的状态称为高能态。 为量化沙波的发展阶段与尺
              度, 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描述沙波运动特性的判别参数。 Shields 数 Θ 是用于表征水流作用在床面上的
              剪切应力与床面颗粒抵抗运动的力之比                   [20] , 其基本与纵向稳定系数互为倒数关系。 Shields 数决定了
              推移质运动的强度, Θ 越大, 泥沙的可动性越强, 因此又被称为水流强度、 剪切强度等。 沙粒剪切雷
              诺数 Re 可以直接反映床沙高度与壁面黏性底层厚度的比值                          [21] , 可以间接衡量水流促使床沙运动的力
                     ∗
              与黏滞力的比值, 因此沙粒剪切雷诺数 Re 是决定沙纹运动的一个重要无量纲参数。 弗劳德数 Fr 代表
                                                    ∗
              了水流惯性作用与重力作用的比值, 是最常用的区分水流能态区、 判别沙波形成和发展进程的参
              数 [22-23]  。 赵连军等 [19]  首次在阻力计算中突出了 Fr 的影响作用, 并定量描述了黄河下游河道中由沙波
              运动引起的阻力变化规律。 之后 Fr 被不少学者引入水流阻力计算的公式中。 针对沙垄出现范围较广
              的床面, Yalin   [24]  用量纲分析的方法提出沙垄波长这一参数, 来判别沙垄发生、 发展进程。
                  Einstein 等 [25] 按照其 1942 年研究推移质运动理论时的概念, 提出控制沙垄阻力大小的水力参变数
              ψ, 表示为:

                —  6 4  —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