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2025年第56卷第1期
P. 74

图 7  本文摩阻曲线与式(6)试算联解方法的检验结果

                  图 4 中的曲线形式虽可以全面反映不同床面形态下动床阻力的变化过程, 但马睿在对资料处理时
              一律采用综合水力半径进行计算, 这就导致了在低能态条件下, 计算时实际使用的水力半径比应使用
              的沙粒阻力水力半径偏大, 于是 ψ 值偏小, A 值偏大, n 值偏小, 因此计算水深较实测水深偏小。 本
              文在马睿曲线的基础上进行修正, 一方面弥补了钱宁曲线无法体现静平床下糙率较小的缺陷, 另一方
              面克服了马睿 ψ>0.5 的点据没能全面考虑沙波和沙粒阻力共同影响的缺陷, 使 ψ-A 曲线的线型及表达式
              更加合理, 使该曲线真正成为 “黄河下游摩阻特性曲线”。
              4.3  摩阻计算方法的进一步改善与简化  为克服爱因斯坦对数公式在近底流区容易出现不合理数值的
              固有缺陷, 并为减少计算过程中需多次试算的麻烦, 增加方法的使用价值, 进一步提高计算精度, 引
              入如下张红武流速分布公式             [32] 。
                                           u  C 3π 1 é     z  æ  z ö  2     z  ù
                                             =  -   +   ê    -ç  ÷ +arcsin    ú                       (13)
                                          u    g  8c  c  ê  h è  h ø        h û ú
                                           ∗       n  n ë
              式中: z 为垂线上某点距床面高度; c 为涡团参数; u 为垂线上某点流速; C 为谢才系数, C = h ∕n, n
                                                                                                    1∕6
                                                n
              采用如下张红武糙率简便公式计算                 [9]  :
                                                            0.01
                                                      n =                                             (14)
                                                         0.1+1.85Fr
                  影响黄河流速分布图形的因素较多, 但为简化计算, 近似取清水下 c = 0.15, 并按纵向流速垂线分布
                                                                               n
              规律  [32] 和水文测验规程     [29] , 近似取 z∕h = 0.4 的 u 为垂线平均流速 V。 将这两个条件及式(14) 代入式
              (13), 同时考虑到水力半径都是人为概化的, 由于水流与床面相互复杂作用, 实际上很难明确划分两
              部分阻力, 天然河流床面也不会完全平整, 从概念上讲水力半径由沙粒阻力水力半径与沙波阻力水力
              半径组成, 因此即使是静平床状态, 沙粒阻力水力半径也应在数值上小于综合水力半径, 更小于水
              深, 为此需要在式(13)等号左侧摩阻流速中的水深换成沙粒阻力水力半径时, 近似引入修正系数 1.2,
              于是得到流速分布公式:
                                                     1∕6
                                               é 100R (0.1+1.85Fr)       ù
                                         u = 1.1  ê                -0.021ú  gR′J                      (15)
                                               ê                         ú    b
                                               ë         g               û
                  用式(15)及式(14)代替上述步骤(2)中的式(6)进行求解, 采用与图 7 完全相同的实测资料进行的验
              证结果见图 8, 相关系数为 0.872, 相对误差为 16.3%, 说明引入式(14)及式(15)不仅是为了避免试算沙
              粒水力半径, 而且对于提高验证精度也颇有必要。 再采用黄河下游窄河段实测资料, 将 Einstein、 钱宁的
              水深试算方法, 与加入式(15)后的本文简化方法加以比较(如表 3 所示), 表明简化后的本文方法误差相
              对较小。 此外, 本文摩阻曲线与式(15)联解方法, 便于使用, 计算精度也可以进一步提高。

                                                                                                 —  6 9  —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