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3期
P. 16

对入冬过渡期进行高效的水力控制调度,就离不开渠道运行方式的选择。中线工程设计之初采用
              下游常水位运行方式,主要原因在于渠道尺寸和超高小,节省工程量                                 [11] ,但在实际运行场景下,大流
              量变化工况常表现出时滞性,容易产生弃水、余水。为了提高渠道冰期控制的响应速度,需要及时调
              整运行方式以适应不同工况。其中控制蓄量法是对一个或多个渠段的蓄水量进行控制,目标水位可以
              发生变化,渠道响应速度快,但控制算法复杂,在国外的中亚利桑那调水工程                                     [12] 已有应用,国内对其
              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也有所探讨。文献[ 13]采用流量前馈控制器和水位反馈控制器对渠道蓄水体积进行
              调节,可以从时间上实现优化控制。文献[ 14]考虑到渠道安全、缩减渠道水力过渡时间等,推荐南水
              北调中线干渠闸前水位变幅控制在±0.15m。文献[15]提出基于渠池蓄量平衡的闸前变目标水位算法,
              在蓄量变动小时采用下游常水位控制,蓄量变化超过阈值采用考虑约束条件的控制蓄量法,可减小闸
              门回调和供水压力,但趋稳时间有所延长。文献[ 16]提出了等下游水深的多渠池蓄量平衡运行方式,
              对蓄量差乘以一定权重系数以降低流量超调,缩短了趋稳时间。多位学者的研究表明控制蓄量法可以
              加快渠系的反应速度,但难以应用于多级串联渠道,同时对于大流量变化控制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
              探究。
                  随着技术发展,部分学者并不直接计算目标水位,陆续开展了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控制策
              略研究。文献[ 17 - 18]根据相邻渠池水位差对闸门进行控制,允许目标水位升高或降低同一大小,充
              分利用渠池蓄量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但其更关注整体控制稳定性,并未对响应速度做过多研究。在
              此基础上,文献[ 19]考虑到不同渠池的水位偏差限值可能不同,引入权重系数并对算法进行改进,使
              相对偏差保持在一定的比例,分别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odelPredictionControl,MPC)                            [20] 和线性二次
              型控制(LinearQuadraticRegulator,LQR)     [21] 实现控制策略,结果表明 MPC控制效果优于 LQR控制。
              文献[ 22 - 23]对水位目标施加软约束,通过在线储水策略补偿传统操作系统的延迟时间,与无法充分
              控制极端条件的经典反馈和前馈控制方法相比,MPC可以优化渠道蓄水量和蓄泄时间,对变化做出快
              速的水力响应。文献[24]为了应对时间滞后和流量突变问题,设计了由集中式 MPC控制器和 PI控制
              器组成的双层控制器,在几乎不增加通信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输水渠系的快速变化。文献[25]提出
              一种动态目标轨迹方法来计算 MPC控制目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动态轨迹可以加速找到最优序列,有
              助于控制器的调整,但最终的控制目标并未发生变化。文献[26]在控制目标中引入流量调整惩罚量,
              构造了多目标渠池水位预测控制模型,能在保证水位控制效果的前提下降低闸门控制次数,为处理调
              水工程的多目标调控问题提供了思路。综上,针对大型输水渠系设计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可以充分考虑
              未来一定时域内发生的扰动,在此基础上改变各渠池目标水位,可以有效降低水位变幅并缩短趋稳时间。
                  基于此,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为例,以减小流量切换时间为目标开展了渠道控制算法研
              究。根据渠首流量实时计算下游目标水位,将其作为状态量加入状态空间方程,通过改变目标轨迹使
              水位尽快达到稳定。考虑渠首流量大幅减小工况,对应工程由常规输水切换至冰期输水可能发生的情
              况,分别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 MPC算法的动态目标水位方法和基于比例- 积分- 微分(ProportionalInte
              gralDerivative,PID)算法的下游常水位运行方法,以对比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并分别从过渡时间、
              水位超调、流量变化等方面说明各算法的优缺点。同时为了验证本方法的可靠性,还考虑了流量小幅
              增加工况,对应于文献[19]采用的水位软约束方法的研究工况,对本文所提方法和基于 MPC算法的
              水位软约束方法控制效果进行对比,从仿真结果分析不同方法的差异,并验证本方法是否适用于多种
              工况,为大型调水工程冬季输水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2 算法原理


              2.1 明渠运行方式 当前中线采用的下游常水位运行方式如图 1所示,以下游端水深不变为控制目
              标,水面线绕支枢点转动。稳定状态下的水面线低于设计流量水面线,可以减小渠道衬砌超高,进而
              减少工程土方量。但在取水口流量增加时,渠池蓄量减少导致下游水位降低,为使水位恢复到目标水
              位,需要增大入流流量以补充蓄量,反之亦然                      [27] 。这种运行方式下蓄量的变化与自然趋势相反,导致

                     8
                —  2 9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