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3期
P. 23
针对研究的 13个渠池,在入冬过渡期采用基于控制蓄量法的 MPC控制算法,可以加速系统的大流量切
换过程,相较于常规下游常水位时的 PID控制,时间缩短了 35h,即方案一相较于方案二改善程度可达
34%。对比其他类似的控制蓄量方法,在流量小幅增加情况下,方案三相较于方案四在趋稳时间方面提
升效果可达 54%,即动态目标水位方法在缩短过渡时间方面优于水位软约束法,同时表明本文提出的方
法在处理大、小两类扰动工况下都具有一定优势。方案一和方案三的最大水位偏差值相对更大,这是由
于动态目标策略为了降低水位与目标值之差,而选择采用更大的流量输入。需要强调的是方案四采用了
水位软约束,计算 NISE时将目标水位带以内的水位偏差看作零,故其值显著小于其他方案。
图 9 方案三水位偏差计算结果 图 10 方案四水位偏差计算结果 [19]
图 11 方案三下游水深变化
表 4 仿真结果统计
NISE NISE
σ p S t σ p S t
方案一 方案三
- 0.29m 67h 6.35 × 10 - 4 0.2545m 35h 1.95 × 10 - 4
(控制蓄量法- MPC) (控制蓄量法- MPC)
方案二 方案四
0.21m 102h 7.75 × 10 - 4 - 0.15m >76h 5.39 × 10 - 5
(下游常水位- PID ) (水位软约束- MPC )
改善程度?% - 38 34 18 改善程度?% - 69.7 54 - 261
— 3 0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