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4期
P. 40

图 2 不同排水控制深度的地下水埋深变化                             图 3 不同排水控制深度的地下排水量变化

              3.3 地下排水量 不同排水控制深度下地下排水量变化如图 3所示,渍后地下排水量和排水历时受
              排水控制深 度 影 响 明 显。 渍 后 地 下 排 水 总 量 随 排 水 控 制 深 度 的 增 加 而 增 大, WTvar、 WT50和
              WT100的全生育期排水总量分别为 54.6、70.2和 130.8mm。排水历时也随排水控制深度的增大而
              增加,WTvar、WT50和 WT100的排水总天数分别为 8、9和 27d。整个生育期的地下排水总量均随
              排水控制 深度的增加而增大,WTvar、WT50、WT100分别比 CK减小 13.5%和增大 18.0%、125.2%。
              不同生育时期排水控制深度的变化对排水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分枝期地下排水总量在各处理间的差异
              最大。
              3.4 作物生理生长指标
              3.4.1 株高 不同排水控制深度下大豆株高变化如图 4所示,排水控制深度变化对株高生长影响明
              显。与 CK处理比,株高生长速率在渍中开始减缓,渍后前期减缓加剧,随后逐渐恢复并出现生长补
              偿效应,渍后株高生长速率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最明显。以作物快速生长的分枝期受渍为例,受渍处理
              渍中株高生长量比 CK减小 30.2%~49.3%;渍后株高生长均先受到抑制,抑制程度随排水控制深度的
              增大而减小,渍后抑制阶段 WTvar、WT50和 WT100株高生长量分别比 CK减小 66.3%、62.9%和 60.5%。
              渍后恢复阶段,WTvar、WT50和 WT100株高增长量分别比 CK增大 14.6%、13.7%和 15.5%。渍后
              WT50株高增长总量大于 WTvar和 WT100。
                  全生育期株高生长整体上受抑制,其中 WT100株高抑制程度最大,WTvar、WT50和 WT100的株
              高均值分别比 CK减小 19.5%、19.1%和 22.7%。不同生育时期株高生长受抑制程度存在差异。分枝期
              受渍处理株高生长受抑制最明显,WTvar、WT50和 WT100株高生长量相对于 CK的减少量分别比开花
              结荚期高 90.7%、82.4%和 194.2%。开花结荚期受渍处理株高生长补偿效应最明显。
              3.4.2 叶面积指数 不同排水控制深度下相对叶面积指数变化如图 5所示。渍前和渍后相对叶面积指
              数受不同排水控制深度影响,尤其渍后差异明显。与 CK比,受渍处理渍后相对叶面积指数整体上先
              下降后上升,即先抑制后恢复。以分枝期和开花结荚期受渍为例,WTvar、WT50和 WT100的相对 LAI
              均值分别为 0.93、0.93和 0.98。渍 后 的 受 渍 处 理 相 对 LAI同 样 均 小 于 CK,相 对 LAI降 至 最 小 时,
              WTvar、WT50和 WT100的均值分别为 0.64、0.65和 0.66,相对 LAI恢复最大时,WTvar、WT50和
              WT100的相对 LAI的均值分别为 0.87、0.89和 0.93。
                  全生育期相对 LAI整体受抑制,抑制程度随排水控制深度的增大而减小,WTvar、WT50和 WT100
              的相对 LAI均值分别为 0.76、0.79和 0.80。不同生育时期相对 LAI对排水控制深度变化的响应存在差
              异,分枝期受抑制最明显,开花结荚期相对 LAI在受渍处理间的差异最大,相对 LAI补偿效应最突出,
              尤其 WT100补偿明显。
              3.4.3 叶片叶绿素含量 不同排水控制深度下相对 SPAD值变化如图 6所示,渍前、渍中和渍后 SPAD
              值均受排水控制深度变化影响。受渍处理渍前 SPAD值均大于 CK,WTvar、WT50和 WT100的相对
              SPAD值均值分别为 1.08、1.06和 1.07。受 渍 处 理 渍 中 相 对 SPAD值 先 上 升,2~5d后 逐 渐 下 降,
              WTvar和 WT50下降时间早于 WT100,开始下降时 WT50的相对 SPAD值最大。渍后继续下降后再逐

                     8
                —  4 5  —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