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4期
P. 42
图 7 不同排水控制深度的相对光合特性变化
3.5 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品质
3.5.1 干物质积累量 不同排水控制深度下大豆各器官的
干物质积累量如图 8所示。受渍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均
小于 CK,WTvar、WT50和 WT100地 上部干 物 质积累 量分
别比 CK减小 17.2%、6.2%和 22.5%。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
的占比最大为果,高达 40.9%。受渍处理叶、果、荚干物质
积累量 均 小 于 CK,三 者 减 少 量 依 次 递 增。WT50果、叶、
茎干物质积累量大于 WTvar和 WT100。WTvar的荚干物质积
累量大于 WT50和 WT100,后两者较前者分别减小 8.1%和
12.9%。地下部 干 物 质 积 累 量 随 排 水 控 制 深 度 的 增 大 而 减
小,WTvar、WT50和 WT100地 下 部 干 物 质 积 累 量 分 别 比
注:图中误差棒代表标准偏差,下同。
CK增大 37.9%、14.4%和 21.3%。
图 8 不同排水控制深度的单株
3.5.2 产量及构成 不同排水控制深度下大豆产量及产量 干物质积累量(单位:g)
构成如表 2所示,产量及产量构成受排水控制深度变化影响
明显。WT50的产量、单株实荚数、单株分枝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均最大。受渍处理产量、单株实
荚数、单株空荚数、单株分枝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均小于 CK,如 WTvar、WT50和 WT100的产量分
别比 CK减小 30.5%、18.9%和 39.6%。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量和生长生理等 16个指标与大豆受渍产量
的关联度(表 3)。产量构成中的单株实荚数和单株粒数,果、茎干物质量与产量的关联度排在前 4位,
— 4 6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