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2021年第52卷第10期
P. 59

将改变江湖关系,为此建议实施洞庭三口清淤工程并进行洞庭湖冲沙试验。由于洞庭湖地形、水沙
               条件复杂,即便经过模型试验也难以准确预测冲沙效果,三口清淤工程应分步实施,摸索经验,逐
               步展开。
                  (4)实施两湖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增加两湖枯水期持水。两湖入江水道由于前些年滥采乱挖,呈
               现坑坑洼洼、支离破碎和河槽高程整体下降的状况,急需治理。入江河道整治要达到三个目标:一
               是要保持江湖的连通性;二是要有利于洪水期行洪;三是要有利于枯水期两湖持水。同时实现这三
               个目标虽然有难度,但充分发挥专家们的聪明才智,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5)持续开展生态调度,恢复江湖渔业资源。长江渔业资源已达到“无鱼”等级,2020 年党中央国
               务院做出重大决策,实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但恢复长江渔业资源仍需加力。据长江水利委员会和
               长江三峡集团总公司的研究和试验,以促进四大家鱼产卵为目的生态调度,提升了水温,形成了激
               流,这些有利于四大家鱼产卵的条件,刺激了产卵,增加了产卵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0] 。要进一
               步开展研究,总结经验,持续开展生态调度。
                  (6)大幅度增加珍稀水生生物的人工放流数量,力争取得珍稀水生生物保护的实效。在长江流域
               开展珍稀水生生物人工增殖放流已有近 20 年了,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果。以中
               华鲟为例,三峡集团总公司已人工放游 500 万尾,但近年来,已有 3 年没能监测到中华鲟自然繁殖。
               究其原因,人工放流规模不够。由于诸多原因的损耗,500 万尾放入长江,可长成成年鱼的几率很
               小。因此,要加大投入,扩建繁殖育苗基地,扩大珍惜水生生物人工放流的规模,扩大基数,争取
               取得实实在在的,可以看得见的成果,为人类造福。
                  (7)加强水生态基础理论和水文与水生动植物耦合关系研究,为保护长江水生态提供技术支撑。
               长江生态系统是巨系统,系统各因子关系复杂。水沙状况影响长江及江湖关系;水量、水温、流
               态、流速对水生生物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水生动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有时这些需求甚至截
               然相反,这些问题急需研究,为调整江湖关系提供技术支撑。
                  (8)持续开展长江泥沙问题监测与研究,提高预测准确性。长江泥沙的边界条件与三峡工程论证
               时期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要继续研究新的水沙条件下长江及江湖关系的变化趋势,提高模型
               研究的可靠性,要对未来 50 年、100 年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测,避免治江策略选择发生重大失误。



               3  结论

                   本文以洞庭湖为主要对象,基于历史资料,重点分析了洞庭湖的变迁,认为历史上江湖关系一
               直变化不断,建国以后荆江裁弯工程、三峡工程对江湖关系影响较大,自然力和人类活动分别是史
               前和历史时期以后江湖关系变化的主导性力量。当前长江大保护形势下,维持江湖关系应以“维持格
               局,长期监测,修复生态,工程辅助,江湖库三利”为基本原则,采取水库优化调度、荆江河道岁
               修、洞庭湖三口清淤、两湖入江水道整治、开展生态调度、增加珍稀水生生物放流、加强水文与水
               水生动植物耦合关系研究和泥沙监测研究等措施,助力中华民族母亲河保护。


               参   考   文   献:


                [ 1 ] 陈飞 . 按照新发展理念处理好长江与洞庭湖关系[J]. 中国水利,2019(23):1-4 .
                [ 2 ] 张云昌 . 长江大保护中的五个水生态热点问题剖析[J]. 环境保护,2019,47(21):44-47 .
                [ 3 ] 杨怀仁,谢志仁 . 气候变化与海面升降的过程和趋向[J]. 地理学报,1984,39(1):20-32 .
                [ 4 ] 杨达源 . 晚更新世冰期最盛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环境[J]. 地理学报,1986,41(4):302-310 .
                [ 5 ] 方金琪 . 冰后期海面上升对长江中下游影响的探讨[J]. 地理学报,1991,58(4):427-435 .
                [ 6 ] 周凤琴 . 云梦泽与荆江三角洲的历史变迁[J]. 湖泊科学,1994,6(1):22-32 .
                [ 7 ] 王晓翠,朱诚,吴立,等 . 湖北江汉平原 JZ-2010 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与环境演变[J]. 湖泊科学,2012,24
                      (3):480-486 .
                                                                                              — 1191  —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