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2023年第54卷第7期
P. 21

及等熵条件下的气体状态方程
                                                       1?k
                                                      p V = M RT?p                                     (18)
                                                       r     a  a  a
              式( 11)(12)(16)(17)(18)就是本文导出的等熵条件下的新空气阀进排气基本方程,其中参数 p、T、
                                                                                                         a
                                                                                                     a
              k、R、A 、A 、C 、C 为原始数据(已知),而未知量只有压比 p= p?p、气体体积 V和气体质量
                               in
                      in
                          out
                                                                                  a
                                                                             r
                                    out
              M ,它们需要联立求解输水管道的水力瞬变才能确定。美国水行业协会标准 《微量进排气阀、快速进
                a
              排气阀及组合式快速进排气阀》 ( AWWAM51) 建议取 C = C = 0.7 。
                                                                  in
                                                                      out
                  为了解 Wylie和 Streeter空气阀进排气模型与新模型
                                                              
              计算气体质量流量的差异,图 2给出了一个典型算例 M -
                                                                a
              p关系曲线,其中:大气温度为 10℃,即绝对气温 T =
               r                                               a
              283K;p为海平面大气压;取 Wylie和 Streeter模型中水
                      a
              温为 4℃,即绝对气温 T = 277K 。显然,两个模型在空
                                         
              气阀进气,即压比 p<1.0时 M 的值完全相同,然后随着
                                r         a
                                             
              空气阀排气压比 p的增加,两者 M 的值差别越来越大,
                              r
                                              a
              这将对排气末了输水管液柱弥合冲击水压产生较大影响。
                                                                                        -
                                                                             图 2 空气阀 M a p r 关系曲线
              2.2 空气阀水力瞬变的数模 目前涉及到空气阀的水力
              瞬变计算数学模型均没有考虑空气阀进气口与输水管的高程差。随着输水管直径的增加,空气阀尺寸
              也成正比的增加,考虑到正常输水条件下空气阀检修的需要,在空气阀与输水管道之间常常设置检修
              阀和连接管,如图 3所示。目前我国输水工程中空气阀标称孔径 D ≤0.4m,空气阀、检修蝶阀和连
                                                                           a
              接管高度之和最大值超过 2m。
                  在一般情况下,连接管直径、蝶阀孔径和空气阀孔径 D 相同,而空气阀内大部分断面净空面积与
                                                                    a
              进出孔口相差不大,因此,空气阀、检修蝶阀和连接管的作用可用一个具有自动进排气功能的调压室
              等效,如图 4所示,其中:Z 为等效调压室顶高程,即空气阀顶盖高程;Z为输水管顶高程;H为调
                                         at                                                           s
              压室水位;H 为输水管顶测压管水头。
                          P
















                            图 3 空气阀安装示意图                                图 4 等效空气阀调压室工作原理图

                  为了使下面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普遍性,假设在调压室和输水管之间有一个阻抗孔,其中等效调
              压室的直径可近似取空气阀孔径 D ,也可根据需要将调压室截面积描述为水位 H的函数。
                                             a
                                                                                        s
                  空气阀等效调压室的工作原理是:在输水管道发生水力瞬变条件下,随着测压管水头 H 降低到调
                                                                                                  P
              压室顶高程 Z 以下,即 H <Z ,空气阀开始进气,水位 H下降,调压室气体体积 V增加,气压为负;
                                      P
                          at
                                                                    s
                                         at
              如果 H≤Z时,空气就会进入输水管道;然后,随着 H 的升高,进入输水管的气体首先受压被排入
                    s
                                                                 P
              调压室,V减小,水位 H上升,气体受压,空气阀开始排气,直到 H = Z ,即空气阀完全关闭为止。
                                     s                                       s   at
              如果测压管水头 H 重新降低到调压室顶高程 Z 以下,调压室内又会重复前述过程。由于液体的密度
                               P                         at
                                                                                                —  7 7 9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