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2023年第54卷第7期
P. 27
水 利 学 报
2023年 7月 SHUILI XUEBAO 第 54卷 第 7期
文章编号:0559 - 9350(2023)07 - 0785 - 09
大型分层水库翻库特性及溶解氧响应研究
1
1
1
杜彦良 1,2 ,刘小蔚 1,3 ,刘晓波 ,刘 畅 ,王世岩 ,赵仕霖 1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生态环境所,北京 100038;
2.上海水环境模拟与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233;
3.长春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翻库对分层水库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大型深水水库潘家口水库的原位监测结合垂向二维水
动力- 水质- 水生态模型对翻库特性及溶解氧(DO)响应进行研究,分别对 2018和 2020年的水环境过程进行模拟。
结果显示,水温分层导致了 DO垂向分层,表层 DO与气温相关性强,底层 DO在分层后持续下降至 0,秋季翻转
是底层复氧的主要途径。2018年平均运行水位较 2020年高 14.2m,表层温水层最大厚度 2018年比 2020年增加
了近 10m,水库翻库从库尾逐渐向坝前推进。在库尾到坝前的距离约 30km的水域,2018年翻库的历经时间比
2020年缩短 40d,坝前 DO的垂向均匀时间滞后于水温 7~10d。水库水位较低时,翻库产生的表层水体 DO下降
幅度更大,降幅为 3~4mg?L。分别对水库不同断面可用势能指数(APE)对分层稳定性的过程进行分析,水库在
不同年份和不同位置断面的翻库日期与夏季混合循环期的平均 APE指数大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研究为探求
大型深水分层水库水环境演变规律,科学合理进行调度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分层湖库;水温及溶解氧翻转;翻转日期;可用势能指数;CE - QUAL - W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524 doi:10.13243?j.cnki.slxb.20220968
1 研究背景
垂向水温分层导致的密度分层现象普遍发生在各种大型湖库中,基于年内分层和混合,早在 1957
年就有学者提出双循环型、单循环型、局部循环型及混合型的湖库分类 [1] 。分层水体温跃层界面抑制
上下层水体的混合,产生了各种水质指标的分层,衍生生物地球化学分层 [2] 和微生物分层,形成复杂
的生源物质和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垂向分异机制,同时涉及到氧化- 还原热力学、界面平衡动力学、微生
物营养生理与代谢动力学等多方面因素的耦合作用。垂向稳定分层结构的变弱和打破被称为 “翻库”。
翻库期间一些水体表现为颗粒态浓度增加、透明度下降 [3] ,有时伴有难闻气味,水体上层水质变差 [4 - 6] ,
溶解氧降低,甚至造成鱼类与底栖动物数量下降 [7 - 8] 。湖库翻转也是表层和底层氮磷营养盐垂向再循环
的重要路径,尤其为春季藻类提供了早期生长的磷,当湖泊秋冬季翻转缺失后,湖区表层磷的急剧消耗,
使得浮游植物春季水华减弱甚至消逝 [6] 。翻库是内陆湖库底层水体复氧的主要途径,也是温室气体 CO、
2
CH 、NO等的重要排放方式之一 [9 - 10] 。水体翻转是季节性种群控制的主要机制 [11] ,随着气候变暖,导
4 2
致一些深水湖库底层充分复氧频次减小,强度减弱,导致有毒藻类增加,对少泥质湖库,翻库相比富营
养水平对深层水体的溶解氧( DO)及水生态影响更大 [12] 。
关于湖库分层及终结的时间,通过高频水温监测可观测得到,不同文献有不同的水温判定阈值:
( 1)表层水温(T )与底层水温的温差(T )小于 0.4℃,即 T - T bot ≤ 0.4℃(或垂向水温梯度 ≤
sur bot sur
0.01℃?m) [13] ;(2) T - T bot ≤ 1.0℃ [14] 。当垂向数据不足时,表层水体外观变化,或表层水质、
sur
收稿日期:2022 - 11 - 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040211,51861135314);上海 水 环 境 模 拟 与 水 生 态 修 复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中 心 开 放 基 金 项 目
(WESER - 20220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技项目(WE110145B0032021);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SKR - 2022039)
作者简介:杜彦良( 1974 - ),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水力学研究。E - mail:duyl@iwhr.com
— 7 8 5 —